孩子生活困难,父亲又嗜烟喝酒
对于很多有爱心的市民来说,不少农村里生活条件困难的孩子都是他们想要帮助的对象,他们都愿意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捐钱捐物。可是,如果孩子的父亲游手好闲,对孩子不管不问呢?你还愿意帮他吗?最近,来自高淳的一些志愿者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们把它发到了网上,也引来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上发帖求助: 困难的孩子为啥不能帮昨天,一篇《孩子,不是叔叔们不肯帮你,是不能帮啊!!》出现在南京本地的论坛西祠胡同上。帖子里讲述了一群帮助困难学生的志愿者所遇到的尴尬。“发现一批特殊的贫困学生家庭,或父母离异后双方一走了之,把亲生孩子丢给年迈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不管不问。或当一方患病丧失劳动能力而另一方离家出走拒绝承担抚养孩子的义务,这样一来生活在这些家庭里的孩子能不贫困吗?但根源又在哪?”
随后,作者还附上了几张照片,图中是一个孩子自述的“家庭困难状况”。“爷爷和爸爸都嗜好吸烟、喝酒,日子过得很难堪”。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文章的作者夏先生。他说,他们是6月6号去孩子家里家访的,去之前还特意和孩子的父亲约好。可等他们过去了以后,发现家里竟然没人。向邻居打听了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的父亲平时有三千多元收入,但很少管孩子,只顾自己喝酒。曾经家庭暴力赶走了孩子的母亲。他们同情孩子的遭遇,但还是决定不再资助。
志愿者说法:
这样的家庭并非个例
在帖子后面的网友评论里,绝大多数的网友都表达了对这位父亲的谴责。而夏先生也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
这几天我们一共走访了15家,有一半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他说,“有好吃懒做的,还有把小孩丢给老人,自己出去打工不回家。”
夏先生说,他们也感到非常为难,但他们的钱毕竟都是大家的血汗钱外加上热心网友的捐款,要保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救助条件之一就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7000元以内。
“看到小孩可怜,我们也心疼,但是我们也是有规定的,所以这恐怕也是我们困惑的原因之一吧。”他说。
民政部门:
杜绝“养懒汉”很难
民政部门碰到这样的家庭,会不会帮呢?昨天,记者咨询了南京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比民间自发的救助活动,他们针对困难家庭的救助有着明确的标准。“比如我们会有一些硬性的条件,比如家庭收入、住房还有孩子抚养费的情况等。”
除此之外,为了尽量避免“养懒汉”的情况出现,他们在提供救助的时候还会有申请工作的附带要求。
不过,即便如此,“懒汉”也的确难以百分之百杜绝。工作人员说,民政部门的工作毕竟是托底性质的社会保障,对于确实困难的人群和家庭还是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工作人员同时建议,市民如果有类似捐赠想法的时候,可以考虑通过慈善总会等慈善团体的形式,这些慈善组织至少在资金的使用和流向上,有一定的监管,可以让市民的捐款送到他们想捐赠的人手上。记者 黄敏
这种情况应当由政府干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