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直来直往 于 2013-7-13 09:51 编辑
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楚州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河下地处淮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故居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吴承恩故居以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当您来到淮安必定想看看这部驰名世界的神话小说的作者故居,探索这部小说的写作渊源。我想您看过以后必定会有所了解,有所体悟的。 文化地理 历史 嘉靖二十九年,四十五岁左右的吴承恩谋取功名的一番抱负还是没有实现。按照明代的科举制度,凡是取得秀才资格满了一定年限而又屡应乡试落榜,一律由学政(主持全省文教的最高官员)将他姓名报送朝廷,听候适当安排,叫做“入贡”。于是,吴承恩成了一名岁贡生,到京城听候朝廷授职或者安排其它的出路。在北京等候了两个多月的吴承恩,结果大失所望,他没有得到官职,却被安排到南京国子监读书。此后十多年,直到吴承恩五十九岁的时候,他一直在南京国子监肄业。到六十岁左右,吴承恩才得了个长兴县丞(正八品)的官职,相当于一个副县长。因吴承恩生来刚正不阿,当然不适应黑暗时代官场的那一套,仅仅做了一年多时间的县丞,就大大惹恼了上司,被诬陷为“贪污受贿”而革职拘禁。不久案情大白,得以释放。后来,朝廷补授吴承恩为荆府纪善(荆王府,位于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亦为李时珍故里),为秩正八品官。在荆王府里当教师。时间不长,因年老有病,吴承恩便辞官回家。回家后,吴承恩潜心整理文稿和著述,终于写成了惊世骇俗的文学名著《西游记》。 艺术 吴承恩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生的著作极其丰富,但是因为“家贫无子”,绝大部分已散失了,现存的著作除了驰名世界的《西游记》和一部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存世外,另外还有他写的一部短篇小说《禹鼎志》,编辑过一部词集《花草新编》,均已失传了。吴承恩散失的文稿,是现在世传存稿的十倍以至百倍。 交通 可乘坐8路、10路、69路、60路、62路公共汽车到吴承恩故居站下。 紧临京沪高速——淮宿盐高速——宁连高速——楚州出口。
实用信息 个人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生于1504年,死于1582年,享年78岁,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楚州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河下地处淮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这里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商贸发达,文化昌盛,可谓人杰地灵。晚唐诗人赵嘏,明代抗倭状元沈坤,清代瘟病学家吴鞠通等都是河下人。淮扬菜中淮安特产文楼汤包的正宗产地就是河下百年老店文楼。当然,河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还是写作神话小说《西游记》的吴承恩。 坎坷经历 吴承恩早年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写诗作文,一挥而就,其文才很早就受到官员、前辈、社会名流的认可。他精通儒家经典,能写出一手令人称羡的好文章。因而,对科举成名满怀信心。然而命运偏偏捉弄他,每逢乡试,他总是兴致勃勃地赶往应天府(南京)应试,然而又总是榜上无名,扫兴而归。究其原因,是他的文风求真洒脱,不善八股文。嘉靖十三年秋考,又应试落第,在归舟的途中,游了镇江的金山寺,这扇面就是吴承恩游金山寺时赠沫湖先生的。扇面真迹藏扬州博物馆,扇面题诗为:“十年尘梦绕中冷,今日携壶试一登。醉把花枝歌水调,戏书蕉叶乞山僧。青天月落江鼋出,绀殿鸡鸣海日升。风过下方闻笑语,自惊身在白云层。”从这首诗中看不出吴承恩由于落第失意而悲观或愤懑的情绪,倒是自己给自己勾画出一幅乐观者的形象。 门票:40元/人 开放时间:8:00—17:00 地址:淮安市楚州河下镇打铜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