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angyu_ju 于 2015-1-8 15:32 编辑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
也许现在的它你没见过,但是下面的图你也许见过。
它叫河鲀。
河鲀有着圆鼓鼓的身体,游起来速度也不快,是个容易猎取的目标,因此它演化出了一种特殊的自卫方法。
遇到危险时,河鲀能够快速地将水或空气吸入体内迅速膨胀,吓退掠食者。有的种类的河鲀身上甚至带有刺,膨胀时全身的刺便会竖起来,更令掠食者难以吞食。
是不是觉得有点可爱呀。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河鲀。
河鲀有洄游的习性。
每年3月由外海游至江河口的咸淡水区域产卵。一次能怀几万颗卵,比海马还厉害。
大家也许知道,河鲀是有毒的。河鲀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
在弱碱溶液里(以4%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
在100℃加热4小时或115℃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由强到弱依次是: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
下面再看一个图片
这是刺河豚。
膨胀起来的样纸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吧。
我的身上长着密密的针刺,这是一种变形的鳞片。平时这些鳞片多数平贴在身体表面,遇到危险时,我立即冲到水面,大口吞咽空气,使身体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并会立起全身的刺。我就是刺河豚,也有人形象地叫我“气球鱼”。
我的鳍太小了,所以我并不擅长游泳,但我可以在珊瑚丛里自如穿梭。
我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几乎能看到各个方向的东西。
我有两颗牙齿,上下各一颗,它们充满了我的嘴巴,而且非常坚硬。多亏这两颗牙齿,就连贝壳我都能轻松咬开。嗑嗑!
这身刺其实是我的鳞。当我膨胀的时候,它们会变得坚硬且挺拔。
年幼的刺河豚通常是成群生活的,但成年后,它们往往单独出入。
当危险来临,来不及冲到水面吞咽空气时,我会吞咽大量的水到肚子里,很快我的肚子就会膨胀、膨胀、膨胀—膨胀成一个圆球,全身的刺状鳞片也向四周竖起。这副模样令攻击者望而生畏。多么有趣的防身术啊!
刺河豚还有更绝的一招,那就是与侵犯者同归于尽。刺河豚的血和内脏都有剧毒,即使成为侵犯者的口中餐,也得让食者拿命来,真是一种可怕的小鱼。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内容,河鲀和刺河豚,你认识了吗?
备注:该文档转载于宝贝盒子公益阅读。 宝贝盒子是一种幼儿期刊。全彩色印刷,96P大容量精彩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分三个不同的开本立体呈现,分别为绘本刊、智力刊、科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