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24|回复: 0
    收起左侧

    12岁女孩投毒杀人 我们忽略了什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7-30 21:12
  •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6-19 21: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湖南衡阳发生了一起小学生中毒事件,事故造成小霞和小林两姐妹身亡,而事故的投毒者竟是一名12岁的女孩小雯,这起事件再次引发大家对留守儿童的热议,本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为何会害人?投毒背后的真相是什么?还原整个事件,除了叹息,我们真的要去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12岁女孩投毒杀人 我们忽略了什么?
      同样标签,让她们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小雯和小霞是同班同学,都来自贫困的低保家庭。
      小雯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5年前离家出走,除了上学,小雯还要承担做饭、洗衣、照顾妹妹等家务。小霞和小林是一对亲姐妹,父亲在村里务农养家,母亲是个智障患者。村小学撤点并校后,为了让孩子念书,47岁的母亲带着小姐妹租了一个简单的杂屋,在镇上读书、生活。贫困、差生、家庭缺陷,近乎相同的“标签”,让小雯和小霞成了彼此唯一的朋友。
      深藏发酵的怨恨,鼠药放进可乐
      三个孩子小矛盾很多,小雯埋下了怨恨的心理。小雯花3元钱买了一包“灭鼠先锋”,近一个月,鼠药一直放在小雯的书包里。触发悲剧的,小霞跟母亲告状小雯欺负小林,两姐妹的母亲掐了小雯的耳朵。无处倾吐内心的委屈,小雯怨恨更深,周围也没有人察觉到。第二天,小雯买了一瓶可乐,将鼠药放了进去。小霞、小林喝下了小雯递来的掺毒可乐,送往医院不治身亡。
      后续:对离家出走的妈妈反应激烈
      在女警与小雯长达几十分钟的对话里,小雯一直低头玩着卡通贴纸,目光不与任何人接触,只是摇头和点头。每当提起离家出走的妈妈,小雯总是反应很激烈。她说“不要提我妈妈,她已经死了,我恨她”。 当女警问“你想回家吗?想不想爷爷奶奶,爸爸和妹妹?”小雯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让人不确定是,小雯究竟是不是真正了解“杀人”是什么概念,有没有人告诉过她,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调查:留守儿童之殇
      调查显示,95%的受访留守儿童来自低收入家庭,56%留守儿童家庭月收入不满人民币1000元。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超龄的成熟与独立,60%留守儿童表示,虽然很想念父母,但不会痛恨父母,因为知道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家庭生计、为了供他们读书生活。
      调查还发现,当心情不好或有心里话时,近50%的孩子选择跟朋友进行分享,35%孩子选择自行解决与消化情绪与心情,愿意与亲属或老师分享心里话的孩子分别占10%与6%。
      反思:我们忽略了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一名儿童在成长和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人格和品行的影响都同等重要。当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户籍限制使留守的孩子无法随着父母流动,家庭迫于生计已经无力承担对孩子的社会化引导的职责。那么,学校和社会是否能够或者担当了对那些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和发展的引导作用呢?
      在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多年以后,许多贫困山区的农村小学仍然依靠“希望工程”来维系。而“撤并校”又进一步削弱农村业已贫乏的教育资源。要指望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学校承担起留守儿童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就好比指望一头奶牛供应全北京市民的饮奶需求一样荒唐。最起码的一点,有多少农村中小学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