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72|回复: 0
    收起左侧

    不要用物质奖励来引导孩子学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6-4 09: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摘要]在这个应试教育的年代,学习成绩似乎成为了衡量孩子品德的重要依据。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究竟应不应该给予孩子物质奖励等问题正在成为家长询问的又一焦点话题。

    132750166.png


    家长对孩子要慎许诺言


    家长王女士是某私企的高级工程师,她说:“女儿小媛学习成绩虽然排在班级前列,但常常因为一些粗心的错误影响成绩。为了激励女儿改掉毛病,我提出如果能克服粗心的毛病,在期末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个暑假就带你去欧洲旅游。考试复习阶段,女儿粗心大意的毛病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期末考中取得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但是,因为我腾不出假期,致使陪女儿欧洲游的承诺落空。女儿从我说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着这个诺言能够成为现实。我不知道,女儿的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我有时担心,这个没有兑现的诺言会不会颠覆女儿对我的信任和尊敬。”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示一些家长,一诺千金是爱和关怀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父母对孩子的承诺“缩水”,或者有些家长因为一些意外无法对自己的承诺兑现时,一定要对孩子解释原因,讲清道理,直接向孩子道歉。


    家长对孩子要言而有信


    小茹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非常希望家里有台电脑,于是和爸爸约定,只要期末考能得95分以上,家里就给她买台电脑。小茹告诉笔者:“这次期末考我得了100分,爸爸真的带我去了电脑城,我们买回了一台5000多元的电脑,爸爸讲话言而有信。我也答应爸爸,平时只在周末的时候玩一两个小时的电脑。”


    采访中,家长王先生告诉小编:“儿子小鹤上五年级,一直希望有一部手机,我总觉得孩子还小,学校离家又不远,所以一直没满足他的要求。这学期,孩子又提起希望拥有一部手机,于是,我对他说:‘只要你期末考试成绩排名班级前十名,就奖励你一部手机。’期末成绩单发下来了,小鹤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五名。为了‘兑现’我许下的诺言,一放暑假,我就带儿子去买了一部手机。”



    132750183.png


    履行诺言才能树立威信


    家长章爸爸是本市一所医院的外科医生,他告诉笔者:“这学期,儿子的学习成绩进入了年级前十名,我就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给他买了一部他想要的山地车。每当家里有客人来,孩子都会很自豪地告诉客人,这是自己的‘奖品’。我认为物质奖励应有度,家长平时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常常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说完后又立刻忘记,这样会在无意中伤害孩子。要知道父母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家长履行诺言,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维护作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又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老师:莫将奖励变成交易


    本市某重点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告诉小编:“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但许诺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慎许诺言。孩子如果考出理想的分数,家长给予一定奖励无可厚非,但如今的奖励已经变味,就像是交易。时下,很多家长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的。”


    132750245.png


    专家:放弃奖励给予激励


    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例如:当孩子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绝不会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如果你现在能走上十步不摔倒,我给你十元钱。”这个时候,每位家长都会无条件地为孩子高呼“加油”,拍手叫好,这时每位家长都是优秀的激励大师。然而孩子长大了,家长却忘记了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了。


    相关专家提醒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高尚的学习目的,向着更高的思想境界看齐,使孩子的学习经常有一股动力,有一种向上的鞭策力。如果非要给孩子买点什么物质的东西,最好是一两本新书或其他学习用具之类,不要让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小编总结:用物质来引导孩子确实不是一个可取的长期对策,经常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有依赖的心理。孩子的学习还是得要靠自主,家长的奖励要适可而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