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澡堂广告单:可边泡边酌酒
2刘宜模先生收藏的“昌记龙华泉澡堂”广告单
http://i-imgp.fetionpic.com/fphoto/photo1/M00/00/02/rBUyIlOG6fb0oWpmAACVSivPZSs992.jpg
1刘宜模先生收藏的洗澡券
http://i-imgp.fetionpic.com/fphoto/photo2/M00/2E/3B/rBUyLlOG6ffcrrRDAACh2JgjD_Y758.jpg
澡堂广告单再现旧时温泉业 民国时期还能边泡边酌酒
“在澡堂门口,买张票,衣服一脱挂在木衣架上,穿上木屐,“吧嗒吧嗒”地在三个不一样大的澡池里换来换去。”
一位友人回忆,池子都是石板砌的,大家泡累了,就会在藤椅上躺一躺,听别的汤客讲评话,或拱趴城乡间发生的八卦故事,偶尔还能听到别人靠在池里闭着眼睛悠闲地哼上几句闽剧,还有人会叫澡堂搓澡工搓背。冬天去泡汤,人们一定会在澡堂里吃完鼎边糊暖和暖和。
上世纪三十年代,福州的温泉澡堂业可没有刘宜模描述得这么简朴。在他收藏的一份“昌记龙华泉澡堂”广告单上,可略知民国时期福州泡澡场景:宽敞的厅堂,男女在花砖池、白瓷池或青石砖池里泡澡,庭院花草树木为天然屏障,泡时可以品苏杭佳点,小酌中西名酒。还能享受剪发、擦背、按摩、修脚等服务,与现在的福州温泉度假区提供的服务颇相似。
根据广告单上的地点,这个温泉位于水部门兜那一带。“真是时代在变。”刘宜模说,在过去那可是个城乡接合部,没想到民国时期温泉业竟如此兴盛。在他儿时印象里,冬日里那里雾气弥漫,老人们都说,那是温泉水的热气。如今却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了。
“父辈祖辈那个年代很简朴,而且多是中老年人泡,现在泡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刘宜模说,以前要买洗澡、洗汤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各种温泉卡,随着城市发展,昔日的小澡堂、老澡堂都倒闭了,如今正常营业的老字号还有13家。他曾凭着记忆寻找儿时常泡的澡堂,早已找不到了。
他以收藏缅怀长辈 呼吁市民重视温泉文化
把三百多件有关福州温泉的收藏递到温泉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时,刘宜模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弄坏,千万别弄丢,这都是他八年来的心血。
去收集有关温泉文化的东西的这个心思,他2006年才有。原来那一年,一位在他生命中占据很重要位置的长辈去世了。
“他对我非常好,视如己出,经常带我去泡汤。”刘宜模回忆,有一次他要到北京工作,这位长辈特地交代他到了当地,一定要吃块豆腐,一定要去泡泡北京的温泉。
收集与温泉有关的老东西、新事物,都是刘宜模对这位长辈的怀念。
“福州素有中国温泉之都的称号,福州的温泉文化不应该被人们忽略与遗忘。”这一点是刘宜模坚持八年收集与温泉有关的东西,还准备继续坚持收集下去的动力。他在用他的这一番努力来传承温泉文化,也希望福州的年轻人都能把这一文化传承、宣扬下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