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道德,是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路,指引后人。正因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一个人竖起一个道德的标杆,一群人矗立一座精神的丰碑,一座城铺就一张文明的温床。在泰兴,刘绍安、何健忠、封红年、钱萍兰……一个个名字耳熟能详,一件件凡人善举闪现人性的光芒。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开展各项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道德教育、道德传播、道德实践等活动,广大市民从心灵深处沐浴道德之光、感受道德之美、体验道德之行,文明新风吹遍泰兴大地,道德群星闪耀泰兴上空。
一个人竖起一个道德标杆 一句话,一辈子。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
战场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一个温情的生死约定却在这残酷的环境下诞生:时任志愿军某部侦察排长的刘绍安与泰兴籍副排长张志久约定,“一个牺牲了,活着的那个就要赡养对方的父母。”
张志久不幸牺牲后,刘绍安以“张志久”的名义给他家里寄“平安信”和津贴,直到两年后县政府为烈士发放抚恤金和烈士证,这个“秘密”才为人所知。为了能长期照顾战友的父母和弟妹,刘绍安不顾母亲的反对,退掉了家乡的婚约,与张家的大女儿结了婚。在刘绍安心里,战友的母亲就是自己的亲娘。老人临终前,刘绍安日夜守护,直到老人去世;两年以后,张志久的父亲患上了食道癌,刘绍安同样悉心照料,直至他去世。他信守与战友达成的赡养父母的“生死之约”,用一生演绎“一诺千金”的情义和诚信。
刘绍安先后荣获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首届“江苏省道德模范”。他曾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了战友的重托,我无怨无悔!”
穿越半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一个人竖起一个道德标杆,这样的老典型在我市还不只一个。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的好事”。这是雷锋对好人的诠释。在我市,也有这样一位践行此话的当代“活雷锋”——何健忠。
“只要您呼‘6838’,剩下的事由我来办。”何健忠的这句话在泰兴百姓中可说是家喻户晓。1997年3月,组织安排何健忠到业务收入全市倒数、没人愿意去的江平路邮政支局担任支局长。10多年来,凭着“真心、真情、真诚”的服务,何健忠赢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支局业务收入也增长了20多倍,各项业绩连续多年蝉联全市第一。他总结提出的邮政文明优质服务模式,在全国邮政系统推广。
不仅如此,平常遇到百姓的生活需求,他也总是有求必应:帮缴电话费、灌煤气、修电灯、送临产孕妇、调解邻里纠纷,甚至上门办业务时看到下水道堵塞,也会不声不响卷起裤管进行疏通。帮亲人在外的老人办丧事,为孤寡老人跑腿送终更是家常便饭。十多年来,他累计帮助群众做好事超过5万人次,成为全市家喻户晓的“活雷锋”和“服务明星”,也因此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一群人矗立一座精神丰碑 道德模范们激活了城市向善的力量。近年来,一个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全市先后有13人当选中国好人,7人当选江苏好人。他们中,有为6万多残疾人开创新天地的盲人理事长封红年,有面对持枪歹徒大义凛然的人民警察张惠成,有挽救他人生命义务献血20余年的驾驶员殷建华,有用一辈子坚守18天婚姻的农村家庭妇女钱萍兰……他们的年龄、职业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言行,默默书写着共同的“真善美”,传递着社会无限正能量。
风华正茂之时,他突然双目失明。五颜六色的世界陷入了黑暗,但凭借着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崇高追求,他发动了“千手助残”,开通了残疾热线,兴建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创设了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一件件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送到每一个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带给全市86000多名残疾人温暖和光明。他,就是市残联理事长封红年。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面对歹徒的利诱,他唯一的信念就是抓住歹徒,绝不能让其跑掉;面对歹徒黑洞洞的枪口,赤手空拳的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卡口中队副中队长张惠成,向人们展示了人民警察的英雄本色,为人们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他们什么也不图,只是为了那生命的美丽绽放。殷建华,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快客公司一名普通驾驶员,却和妻子抱定这样不平凡的信念:“我们的血,可以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21年来,他累计献血5.3万毫升,相当于自身血液总量的10倍。在他的影响下,妻子献血1.54万毫升,夫妻俩皆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夫妻。
18天很短,一辈子很长。再婚仅18天,钱萍兰丈夫意外去世,但她选择了留守“残家”。19年来,她用柔弱的肩膀,无怨无悔地撑起家庭:为哑婆婆养老送终,帮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未成年孩子成家立业。60多年人生路,幸运曾经抛弃她,但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岁月如歌,她奏响了生命中最强最美的音符。
麻风病康复村的美丽志愿者高玲、父老乡亲的“健康守护神”曹荣、新时代的“时传祥”钱维祥、见义勇为的“宝马哥”谢兵……
他们,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是社会的主流和脊梁,是泰兴精神文明建设一张张耀眼的名片。
一座城铺就一张文明温床 道德精神的相互传递、道德信念的相互感召,见贤思齐的“灯塔效应”逐渐放大,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获得全面提升。
从公民道德,到道德公民,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令人欣喜。究其原因,无外乎我市竭力铺就的一张文明温床,不断滋生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精神因子。近年来,我市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开垦出片片“道德绿洲”,引领社会风尚向善向上,更成为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基石。
从1999年起,我市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活动。每月正常开展百姓新事评选表彰,市各基层单位按月申报各类新人新事,市委宣传部组织评审委员会于每月初开展评审,选出10名当选月度百姓新事。年底评选出10件年度新人新事,提请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
2009年,我市启动“泰兴好人”评选表彰活动,面向社会选树表彰20名“思想道德好、工作业绩好、社会影响好”的优秀市民。同时,组织专门创作班子,以各种好人事迹为素材创作讲稿,在市各媒体进行刊播,并组织“泰兴好人”先进事迹宣讲团深入乡镇、机关巡回宣讲,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人学好人、人人争做好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身边的事迹最可信,身边的好人最可亲。耳濡目染着“好人”们的事迹,一群人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微言行播撒着善意的种子。
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苏馨家园里长期生活着约80名残疾人,由于服务人员较少,很少有人有时间陪他们“玩”。如今几乎每天都有志愿者到来,陪他们表演节目、做游戏;推肢残的园友到花园里逛一逛,出去走一走;帮他们修理损坏的器械……
维持交通秩序、组织爱心捐款、清除街头垃圾……如今,全市近10万名志愿者,依托丰富的志愿活动载体,在引领文明、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改善城市环境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纵观当今泰兴,道德的地位和价值在全社会得到极大彰显和提升,道德的力量正在不断凝聚民心、助推发展、惠及民生、共创和谐,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也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着全市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