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缴获的冰毒吸食工具 一帮“毒友”没事就在网上交流怎么制毒、吸贩毒;苏州男子往澳洲8个地方寄头盔,快递包裹里面竟然夹带8公斤冰毒! 最近,公安部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百城禁毒会战,苏州是全国108个参战城市之一。作为打击吸贩毒活动的重点区域,吴中警方通过开展打击网络贩毒专项行动、开展毒品集散分销清剿战役等方式,先后破获网络贩毒案、“8.7”特大走私毒品案件等,摧毁5个贩毒团伙、查获356名吸毒人员,破获涉毒案件40起,43名涉毒犯罪嫌疑人落网。 商报记者方方文/摄 吸食冰毒成瘾慢,但戒毒更难 “眼下,鸦片、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因价格昂贵,并没有多少人敢尝试。而新型毒品比如冰毒、摇头丸等提炼简单、价格便宜、容易获得,不少年轻人会偷偷一试。”吴中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沙永方告诉记者。 “但一个很大的风险是,传统毒品一星期左右就会成瘾,而像冰毒这样的新型毒品成瘾较慢,上瘾后却很难戒掉。滥用冰毒不仅对人体造成巨大损害,长期滥用还容易造成精神分裂,引发各种意想不到的暴力行为。” 今年6月27日6时许,吴中区南区派出所民警巡逻到吴中开发区碧波街时,一名受伤流血的男子当场报警称:有人在一家连锁酒店内持刀伤人。民警立即赶至酒店大堂,将浑身血迹的嫌疑人王某抓获,并在其身上当场查获管制刀具一把。 据查,嫌疑人王某吸毒后,来到其朋友邱某、薄某入住的616房间休息,后因吸食毒品产生幻觉,怀疑其女友被入住宾馆的一行朋友“逼迫、侮辱”,顿生报复之意。亢奋中,王某拿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将正在房间休息的邱某、薄某捅伤。后又窜至其他房间,将一起住宿的沙某、谌某、蔡某相继捅伤,并致蔡某当场死亡。造成了1死5伤的恶性案件。 的确,吸食冰毒之后的人,如同一个精神病人一样,大脑根本不受控制。今年8月8日,苏州一名张姓男子吸毒后,竟然自己跑到吴中区南石湖警务室,从二楼直接纵身跳下,造成自身严重身体伤害。禁毒民警在侦查中发现,一些女性在接触毒品后,因吸食或贩卖毒品自身难以控制,不知不觉就会被一些“毒友”引入歧途,甚至会走上反复吸毒、卖淫的不归路。 沙永方说,尽管警方对于吸贩毒一直严厉打击,但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吸毒人员呈几何倍数增长。一方面是对新型毒品危害认识不够,另外,平时结交的朋友圈也有很大关系,“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毒窝。” 随着禁毒会战的深入开展,公安机关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也进入攻坚阶段,对吸贩毒人员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但禁毒行动无法脱离广大市民的支持。警方奉劝吸贩毒人员珍爱家人、远离毒品,另外也请广大市民一旦发现涉毒线索,及时拨打110报警。 苏州警方告破首起毒品走私案 寄往澳洲的快递夹带8公斤冰毒 今年8月7日19时,一条苏州市公安局的110指令,让吴中公安分局长桥派出所值班民警的心悬了起来:“收到一个寄到国外疑似冰毒的快递,有四五公斤重。”接警后,民警即刻赶赴现场,“8.7”特大跨国贩毒案的侦破由此展开。 8月7日8时40分,一男子打电话至快递公司,对方称要寄包裹,双方约定在苏州市汽车南站肯德基门口见面。两男子想要邮寄8个包裹至澳大利亚,要求快递员分别寄往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的8个不同地方。当日15时许,警方接到快递代理商电话,称他们进行开箱检货时发现两箱货物中夹带可疑物品。 民警将8个可疑包裹带回派出所,打开后发现,里面共有汽车尾灯24个、头盔4个。拆开这些尾灯和头盔,民警发现里面藏有用锡纸包装的块状物48块、塑料包装物4袋。经检测,这些夹带物品是冰毒,共计8.88公斤。 案发后,苏州警方迅速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专案组考虑到邮包数量较多且有一定重量、不便于携带等特点,组织力量在犯罪嫌疑人与快递员的接触点附近展开排查,并调取附近路面监控逐一核对。经过三天紧张的调查,犯罪嫌疑人李某、韩某先后浮出水面,且2人已经离开苏州并返回福建省福清市。 据此情况,专案组即刻赶往福清市开展抓捕。经过一周多的连续作战,在福清警方的秘密配合下,于8月19日14时许,在福清市一小区内抓获嫌疑人李某和韩某。 在这两人的屯毒点内查获了大量的作案工具,包括未使用的汽车尾灯(藏毒品用)包装袋封装机、包装毒品用锡纸、包装毒品用复写纸(封闭毒品气味用)、包装用502胶水、未使用的汽车顶饰鲨鱼鳍(藏毒品用)。 利用快递做“跨国生意” 原来,2013年初,犯罪嫌疑人韩某的妻弟郭某向其透露,自己在澳大利亚从事毒品交易,想要其在国内物色可靠人员,将国内卖家的毒品邮寄至澳大利亚,每邮寄一公斤“货物”,给韩某3万元好处。之后,韩某与其原同事李某达成邮寄毒品至澳大利亚的意向,两人在福清市租了一间房,用于屯放毒品和包装物。由郭某负责联系国内毒品卖家向韩某、李某发货,两人再将毒品在租房内重新包装,然后带至福建省以外的省市,通过快递公司或物流公司寄往澳大利亚的指定收货点。 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犯罪嫌疑人韩某与李某经事先预谋,租用福清市一民房作为场所,将毒品原料麻黄碱藏进汽车顶饰(俗称鲨鱼鳍)、摩托车头盔等汽车配件夹层内进行伪装。韩、李二人先后4次,以每次2公斤的毒品重量先后窜至安徽合肥、江苏无锡、浙江宁波等地,通过快递、物流公司邮寄至澳大利亚的郭某指定地点。 2014年8月7日,嫌疑人韩某与李某将8.88公斤毒品(冰毒),藏进汽车尾灯、摩托车头盔夹层内进行伪装,妄想通过苏州快递公司将毒品寄往澳大利亚的买家,作案后潜逃回福建省福清市。 社交群里暗藏一帮吸贩毒者 2014年3月,吴中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破获了一起陈某贩毒案。侦查人员在调查中发现,男子陈某持有的2部手机中,有几个名为“咕噜咕噜”“岔道”、“苏州咕噜”等社交群,平均每个群里都有百十来号人。 警方通过对陈某交往人员的分析研判,发现其中有多个社交群涉嫌毒品交易。这些社交群成员经常会在群内发布出售成品冰毒、吸毒工具、制毒原料等信息。还有,社交群中吸毒人员在一起大谈吸毒感受、交流吸毒经验等等,俨然成了一个吸贩毒“聊吧”。 觉察到这些社交群的“不同寻常”,吴中侦查员试图加入进去,但狡猾的版主却声称,必须通过视频现场用工具吸毒、制毒给版主看,表明自己是个正经“毒友”才允许加入,否则免谈。不仅如此,警方通过秘密调查发现,这个群的成员大多二三十岁,遍布河南、安徽、江苏、广东、河北等多个省市,几乎全是吸毒、贩毒、制毒者,一些女性不仅吸毒还兼做卖淫“冰妹”。极其隐蔽的毒品网上交易,多半通过点对点的网络聊天或邮包快递暗中送出。 经过长达数月的前期侦查,吴中警方基本掌握了遍布苏州全市各区的多个吸、贩毒团伙。这起通过网络聊天软件吸贩毒案件,因形式隐蔽、极具社会危害性,被公安部确立为“2014-305”目标案件。 今年11月20日晚上,在苏州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吴中区禁毒大队在长桥、木渎、南区、甪直等地同时收网,一举查获涉毒嫌疑人93名,破获贩卖毒品案件5起,缴获毒品50.6克。 参与这起案件侦破的吴中禁毒大队民警告诉记者,作为一种利用网络技术的新型犯罪,用网络社交工具吸贩毒十分具有隐蔽性。比如,在抓捕涉毒嫌疑人时,稍有风吹草动,他们便会通过社交软件等迅速通风报信;网上进行毒品交易时,这些人怕公安打击,往往使用一些暗语或很隐晦的话,交货地点也会一变再变,直到确认自己和对方都安全,他们才会出手亮出毒品。 而所谓的“咕噜咕噜群”、“苏州咕噜群”,也是这些瘾君子和白粉妹们用工具吸食冰毒的一种形象比喻。听起来挺卡通生动,其中却暗藏着旁人无法查看、深陷其中者心知肚明的重重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