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农产品加工园区内的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已忙碌起来,一辆辆满载着生猪肉的冷链车从这里启程运往江浙沪各大市场。 “年关将至,企业日屠宰量达到2000多头,月销售额达到1.2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百汇农发公司总经理白红军开心地说。 百汇农发的喜人形势,是今年农产品加工园区大好发展形势的一个缩影。1至11月,园区国税开票销售实现21.05亿元,同比增长67.33%,超出年度目标9.64个百分点;工商税收实现3321万元,同比增长44.67%,超出年度目标23个百分点。 “经过5年多的建设和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和承载力不断完善、提升,为项目的进驻和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产品加工园区管委会主任丁晓江说,从今年开始,园区发展已由建设期步入“收获期”。 今年重大项目引进数为前4年总和 在“一区四园”中,农产品加工园区起步最晚,体量也最小,规划面积仅8平方公里,而且位于黄桥老区,相对于别的园区,在区位上又逊一筹。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起步最晚、起点最低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今年却频频发力。 6月17日,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亿元项目集中开工。今年以来,该园区已先后引进8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近15亿元,引进项目数量相当于前4年的总和。 诀窍何在?丁晓江说,要想赢得关注,首先必须夯实自身硬件、软件。 建立之初,作为我市唯一“农”字头园区,虽然市政府搭建融资平台,向银行融资3亿多元,但对于要在农田上“作画”的园区而言依旧是捉襟见肘。对此,园区上下拧成一股绳,首先把目光锁定在上争省农业扶持资金上,先后争取到了40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后来又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将园区污水处理厂、内港池码头以BOT的方式引进企业投资建设。 截至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已达8.6亿元,“二横七纵”的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年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以及拥有6个泊位的内港池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宽阔的道路、高耸的路灯、穿梭的车辆、崭新的厂房,与两年前被农田“淹没”的景象相比,而今的农产品加工园的“园区风貌”已然凸显。 随着配套设施的完善,广西参皇、百汇、菇本堂等企业纷纷落户。 “虽然硬件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但依然无法与先进地区相提并论,我们就提出‘硬件不足,软件补。’”丁晓江说,园区干部除了为所有落户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外,还积极参与企业各类重要会议,及时解决企业各类发展难题。 今年5月,丁晓江在百汇农发公司高层会上获悉,由于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养殖户集中提前抛售生猪,造成生猪一时收购难,百汇农发当月销售额由亿元跌至6000万元。为此,园区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在东台、大丰等地设立生猪收购点和屠宰分中心,同时奔赴河南、山东等地协调解决猪源问题,成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推动产业链向精深加工拓展 近日,江苏菇本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乐购卖场,一次性发送鹿茸菇2000多箱。 据了解,在今年菌菇市场低迷的背景下,菇本堂的鹿茸菇却势头正劲。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鹿茸菇是一种难以驯化的野生珍稀菌种,在园区的帮助下,企业与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农科所合作,在4个月内就攻克了驯化难题,实现人工量产。目前,企业销售已达8000万元,预计全年可突破亿元。 “农产品加工园区体量小,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技术力量,走精深加工的产业之路,提高每一寸土地的产出效益,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丁晓江说。 去年11月,园区促成百汇农发公司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就生猪产业发展规划、生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肉类产品研发与推广、技术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企业人才培训、网上远程交易等7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以加快国家审定品种“苏姜猪”的产业化和品牌化。目前,苏姜猪猪肉商标、包装盒、直营店形象、户外广告等市场品牌推广的设计方案已基本出炉。 白红军告诉记者,依托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已不再限于单纯的生猪屠宰,而是集肉品研发、交易、生产于一体,企业销售规模也由最初的千万元上升至十多亿元。到2018年,预计公司产值可突破100亿元,屠宰生猪500万头,交易生猪800万头,拥有3000家加盟店。 在招引项目时,园区也有意识地围绕产业链展开上伸下延。去年引进的永盛生物科技,围绕百汇的猪血做深加工文章,生产血球、血浆蛋白,预计年销售规模可达5亿元。今年新引进的平顺皮革制品项目,则利用猪皮深加工箱包、皮带,预计达产后可形成近3亿元的销售。 2016年国税开票销售瞄准50亿元 12月2日,市委书记孙耀灿到农产品加工园区调研,对园区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园区坚定信心,做大、做好、做优,成为我市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孙书记的调研进一步提振了园区的士气。”丁晓江说,明年,园区将力争实现国税开票销售30亿元,2016年国税开票销售冲刺50亿元。 随着一批“农”字头企业的落户,目前,农产品加工园区已形成畜禽、粮油、果蔬三大加工产业格局,发展底气十足。今后,该园区将紧紧围绕三大产业格局,抢抓上海、浙江和苏南等地区重大项目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大中型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扩张的机遇,力争在招引重大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农业机械制造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明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 立足国家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园区将加快推动农产品企业上市,确保菇本堂明年在“新三板”上市,力争百汇2018年也跻身上市之列。加大主辅分离和物流企业引进力度,积极引导百汇农发、宇宸面粉、菇本堂食用菌等运输量大的企业整合重组社会资源,采取合作方式组建专业物流运输公司,承揽园区物流运输业务;鼓励运输量小的企业,通过外包形式,将自身的运输业务分离出去,依靠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服务,降低生产企业成本。 围绕与所在乡镇元竹、新街的区镇融合发展,明年,该园区将全面启动行政商务区、安置小区四期、园区环园路、纬二路西延等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推进道路建设和绿化亮化、管网贯通工程,加快实施河滨公园、安置小区休闲健身广场等生活配套工程,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绿色生态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兴区、兴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