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早上7时40分许,一名工人在连云港某工地上正在整理材料时,一根长约50厘米的钢筋突然从天而降,脑后刺穿安全帽插入该工人脑颅内,后被工友紧急送王连云港市中医院进行抢救。由于医院没有专业的工具剪断钢筋,于是医生紧急向消防官兵求助。消防官兵接警后立即携带救援工具来到医院,在医生的配合下将外露的钢筋剪断。经过医护人员近四个小时的生死竞速,患者颅脑内的钢筋终于被成功取出,目前已转到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患者头部插钢筋医院求救 医生找来消防剪短钢筋 当天早上7时40分许,一名40多岁的工人在工友的陪同下,神色慌张地来到了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室求救,急诊医生发现这名工友戴着头盔,一根钢筋穿过头盔插进了这名工友的右脑。裸露在安全帽外的钢筋长有50厘米、直径约有1厘米,钢筋呈“7”字形,上边还焊接了一根长有20厘米的细钢筋。 医护人员赶紧让病人趴在了病床上,男子当时还保持着清醒,并自己握住外露的钢筋。医生一边安抚病人一边紧急做了影像检查,并立即联系脑外科医生准备手术。由于手术前要先将外露的钢筋剪掉,但是医院没有专业的能剪断钢筋的工具,这可急坏了医护人员。 “看到病人头上一根长度有50厘米的钢筋插入头上,急诊医生看到这种情况后赶紧让病人做了一个影像方面的检查,然后联系脑外科手术室,赶紧进行手术前这样一个准备。”据一位医生介绍,因为手术之前首先要把露在外边的钢筋剪掉,这样可以确保手术更加顺利一些。但是医院缺乏一种能既减少患者疼痛,又能瞬间把钢筋剪掉的专业设备,随后,他们联系了连云港市消防支队。 接到医院的求助报警电话后,连云港消防支队立即调派海昌路中队官兵赶往医院帮助救援。消防官兵携带液压扩张器等救援设备,迅速来到了中医院。此时,工友已经被送进了手术室,两名消防队员也换上了手术衣服,携带专业工具进入了手术室。 消防指挥员与医生共商了救援方案,决定由一名医护人员利用老虎钳将钢筋的一端支撑固定住。很快,一名医生手拿老虎钳紧靠安全帽固定住一边,同时一名消防队员利用液压剪扩器将外露的钢筋剪断。 据了解,这名工友所在的工地正在清理东西,可能是楼上的钢筋突然掉落,刚好砸在了他的头上。目前,具体的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10余位医护人员 4小时生死竞速 连云港市知名脑外科专家、市中医院脑外科主任张旭伟见惯了各种脑部伤情,但他看到该患者的时候,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张旭伟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根钢筋是从其后脑右侧枕叶插进去的,尽管手术一定要做,但张旭伟必须在术前了解其颅内的损伤情况,这就需要做CT检查。 可惜这名男子并不具备条件,尽管消防队员成功地将男子头部外露的钢筋截短到便于手术的长度,但钢筋仍埋在脑组织中,一点晃动和二次损伤都有可能加重伤情和出血,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术前CT没办法做。于是张旭伟决定,立刻进行手术。 当天上午9点,以张旭伟领衔的4位脑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被召集参加这场紧急手术,手术阵容超过10位。 由于不卫生的钢筋穿透患者颅骨进入脑组织,患者脑部很可能出现感染、出血,并产生骨碎片,而且术前无法做CT检查,不清楚颅内伤情,因此手术时必须让患者保持静止,不能有任何晃动,否则很可能出现二次损伤,导致灾难性大出血、功能损伤,因此在整台手术过程中,2位脑外科医生轮流握住患者头部外露的钢筋残端,为主刀的张旭伟主任创造手术条件。 “手术时我们才发现,这根钢筋从他的后脑右侧枕叶插进去,距离矢状窦静脉血管只有0.5厘米,非常近,所以手术过程险象环生,一个疏忽就会造成大出血,患者就下不了手术台了。”张旭伟说。 整个手术过程里,张旭伟主任和助手在手术显微镜下与死神赛跑,另外两名医师则用双手牢牢固定住外露的钢筋残端,避免伤口附近有活动度的碎颅骨和有重量的钢筋在术中加重患者的出血和损伤。 成功取出钢筋残端 入脑超过5厘米 经过4个小时的生死竞速,昨天中午12点40分,张旭伟主刀的这场凶险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经过测量,钢筋没入患者颅内的长度有5厘米之多,有成年男性拇指般粗细。 “这种脑外伤和脑部疾病不一样,突发性、随机性太强,手术毫无规律可言,只能在术中小心摸索,即便探明颅内伤情也不能盲目往外拔,这样也会导致大出血,整台手术几乎是‘步步惊心’。”张旭伟说。 14点22分,生命体征已经平稳的患者被推出手术室,张旭伟主任随即安排其做一系列检查,医生们惊喜地发现,术后患者没有出现脑水肿、感染、出血的迹象,其各项生理功能也恢复正常,没有出现障碍。昨天下午15点30分,患者已被推入普通病房,患者能和张旭伟主任对话、回答医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能完成一些动作,张旭伟说,后续治疗还要防止颅内感染、再出血和术后癫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