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58|回复: 0
    收起左侧

    泰兴:印达村让法治理念融入村民生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7 08: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9.jpg

    一条小秦淮河两岸树木郁葱,一排排洋楼倒映河中央,一辆辆小汽车停放于宅前屋后……处处悬挂的形态迥异、别具一格的灯笼成为印达的标志,龙灯舞太平,河灯照吉祥,和谐的春风拂过幸福的脸庞……近日,记者从泰州市城区驱车来到泰兴市最南端——曲霞镇印达村,徜徉于整洁的村道上,如入“桃花源”中。
    泰兴市曲霞镇印达村位置不好,长期乏人问津;经济薄弱,既没有像样的工业,又没有突出的农业;民风不淳,打架骂街、上访不断……就是这样一个前不靠城、后不沾店的偏僻村,近年来,乡风文明,民风纯正,创造着发展的“传奇”,将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等20多块金字招牌一一揽入怀中。
    人们不禁要问,印达村靠什么改变了面貌?村党总支书记沙志龙坦承,该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努力创新依法治村承载途径,重视提高村民法治素质作为工作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力促法治宣传民俗化、村务决策透明化、民主监督职能化,让法治理念融入村民生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印达村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新路子。
    法治宣传民俗化
    成立村法治民俗艺术团,让法治理念融入民俗文化
    “我是私营企业家,生意做得也不差,尽管生意做得好,也是不想把税交。”“啥,不交税哪能行,国家运转靠财政,人人要是都像你,这财政运转马上停。”“国家收税为大家,大家依法把税纳,为国家为人民,人人都做守法人。”……没有灯光闪耀的舞台,只有身穿民俗服装的演员;没有“阳春白雪”的表演形式,只有“下里巴人”的方言说唱。文艺节目取材于村民日常生活,表演时台上台下互动,台下不时爆发出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让村民在寓教于乐的节目欣赏中,增长法律知识……这是记者从印达村法治民俗艺术团庙会节日表演会上撷取的一镜头。
    近年来,该村创新民主法治建设载体,成立法治民俗艺术团,采用泰兴方言快板、小品、歌舞等艺术表演形式,融合贴近生产生活的法律知识,创作出许多贴近生活,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婆婆也是妈》直击当今赡养老人的现状,通俗易懂的对白、现场浓烈的感染,让观众产生共鸣:媳妇看后,孝敬公婆;公婆看后,疼爱媳妇。厚养薄葬已形成了良好风尚。经迎新春灯会、河灯节、庙会节等传统节日表演后,为该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免费演出60场,观众有10万人,向群众传递法治的正能量。沙志龙透露,目前,该团正在排演的《酒鬼》、《赌鬼》等小品,旨在倡导群众:酒后不开车,开车不饮酒。邻近乡镇一“酒鬼”,观看了《酒鬼》排演后,获得了心里震撼,也改变了酒后骑摩托车的陋习。
    “智者以法护身,愚者以身试法”、“崇尚法治社会,畅游和谐生活”……这是村委会办公楼内挂在墙上的一块块法治宣传口号牌。法治宣传没有生硬的灌输,而是处处“立体式”润“法”细无声。沙志龙坦言,该村将常见的法制要点制作成墙壁画,张贴到民宅的外墙上,时刻提醒村民注意安全学法守法;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制作成形态迥异的灯形,供群众参观游玩,发扬传统美德文化,让村民潜移默化中增长法律知识。记者注意到一处民房的醒目位置就贴着“接到邪教电话时如何处置”等墙面画。在村庄的绿化带内,处处能看到造型别致并标有“文明、民主、法治”内容的宣传口号牌。该村共设立了400块这样的宣传牌,通过“早晚见”的灌输,让法治理念融入村民生活。该村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自编了二十句宣传语:“路平水清树成行,晚上走路亮堂堂;房前屋后不乱放,人畜分居室内清;粪缸有盖灰进箱,生活用品不出庄;娱乐健身到馆场,年老生活不愁养;生病治疗有保障,百老归天安息堂;民主管理公开化,村内大事齐商量;安全第一永不忘,计划生育要加强;遵纪守法不违章,文明诚信素质强;齐心协力谋发展,全民创业达小康;以人为本树形象,建设和谐新村庄。”将其印成册子发到每个家庭,并通过村广播不间断宣传,让群众在听广播、听音乐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群众法治理念,让群众在长期积累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直接的法治教育也是一种文化融入。干部先学先知先行的同时,该村农民法治学校定期给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讲法制课等,提高村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去年,该村村干部在引导村民依法理性维权中,先后帮助处理了6起意外死亡事故,有效地遏制了群体性事件,提升了两委的凝聚力。村民综合服务室法律图书、报刊等每天开放。“以前村民家里遇上事情先找村委会,现在老百姓遇事都习惯问问法律人士,看看法律怎么规定的,这说明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沙志龙高兴地说,村民们已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村务决策透明化
    决策会和村民直评村官,让村民自治成为生活方式
    民主的本质是村民有充分的决定权。决定权既可以用表达“肯定”的选举来行使,也同样可以用表达“否定”的罢免或直接评价来行使。2010年,数十家新闻媒体现场参与互动了该村村民直评村官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14年,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全程参与了该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近年来,该村健全民主选举制度,依法依规选举村“两委”班子,选举村民代表、中心户长,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保障群众的选举权利。
    让村民自治成为乡村文明生活的一种基本理念和方式,就要将“让民做主”的理念体现在日常决策和管理当中,这更能让村民感受到民主的分量。2009年,村部办公大楼建起来后,村干部觉得只用作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和村民活动场所有点浪费,就想挤出一部分面积用于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但由于村部大楼是办公用房,不可用于对外营业,在争论不下时,该村专门召开了民主决策会。经村民代表大会举手表决:“九成以上代表同意对外出租”。仅此一项每年能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目前,该村的庄家人酒店俨然成了村民们红白喜事的宴会好去处,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去年12月31日晚,该村蒋国明的孙女满月宴就放在该酒店,蒋国明认为:“放在村酒店不仅方便,也上档次!”同时,庄家人酒店也有利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与反“四风”。据悉,这仅是该村实施村民自治的一大缩影。近年来,该村结合自身实际,修改完善了《印达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环境管护公约》,并建立了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探出了“民主管理公开化、村内大事齐商量”的管理模式。
    从2007年起,该村大到发展蓝图规划,小到村民义工考核结算都向村民征求意见而一一对外公开。同时全面实现了村务、财务公开。把公开的内容和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分为长期类、定期类、及时类等3项公开项目,涉及财务、经济指标,社会事业、承包、计划生育,宅基地安排等16项内容全部如实公开,提请村民监督。同时,该村每月至少召开两次村民大会,将当月的工作情况作出汇报,并将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告知全体村民,会上听取意见,接受评议,保障群众的参与权。
    民主监督职能化
    充分发挥村监督委作用,让村务管理体现村情民意
    设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村务管理体现村情民意、实施依法治村的一条捷径。但如何让村民监督委员会不再成为“墙上组织”,从墙上走进村民生活中呢?
    沙志龙感同身受地回答道:“我们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既成了我们村干部‘把权力装进笼子’的‘助推器’,又还了我们村干部‘一个清白’。”
    “我村干部的一切权力都在村民的监督下行使。”已经连任两届印达村监督委员会主任、今年69岁的于帮荣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务监督委员会由6人组成,是从54名村民代表中选举出来的,可直接监督村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于帮荣刚上任后,正遇该村首条通村公路——通靖路“上马”。他和其他成员对道路建设实行跟踪监督。有一次,于帮荣发现运来两车石子硬度质量不符合要求,就主动找当事人退回去,重新换取有硬度的石子。遇到有的地块不用捧振动时,于老当场给予指正。“两个多月施工,监督委们没有偷懒。”施工单位没法偷工减料,就连配料比例,监督委也安排专人监督。6年来,该村先后建了9条村路30多公里,总投资近1000万元,村监督委都做到全过程跟踪监督,“至今大卡车都能走,没有发现一条路因质量问题而出现类似豆腐渣工程。”
    有一段时间,监督委发现,农民工做工有浪工现象,人多干活少,带队人员不认真负责。监督委建议村干部监督干活,规定上班、下班时间,下派干多少活,完成多少任务,记多少工分发多少工资,仅去年该村比上年节省1000多个工,村财务少支出近2万元。“我们官不大,管的事却不少。”于帮荣如数家珍,如今该村经济总量达到3个亿,只要村民有反映,或者对某一项村务有误解的都要查,查后及时给予通报或解释,努力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庄”。“现在我们每年要解决村民过问的问题达20余起,每年核减村费用支出至少3笔。”于帮荣笑着说。
    “我们就是干这事的,遇到不合理支出,是谁批我们就找谁。”站在一旁的村监督委成员、70岁的三组村民沙祝良补充说,村财务支出时都要监督委主任签字盖章的,2011年因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笔出租车费用有村民不相信,监督委就经过核查有无坐车及具体次数后再支出。其中,有一笔出租车费经核实,核减了600元。
    目前,该村监督委在村级自治组织架构中与村委会并列,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原来这些局部的、分散的监督,整合成为功能齐全、保障措施有力、权责明晰的群众性监督组织。
    “农民改习惯、村庄改风气、干部改方法。”记者离开时,沙志龙坦言,“落实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乡风文明建设确实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村民法律素质的提升会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会促使村干部作风转变,也会为村民健康行为习惯养成起到推动作用。这方面我们已尝到甜头。”如今,村民已从被动管理至“身入心入”乡风文明建设,民风纯正健康,村人包容谦让。绿化管护员周国英美滋滋地对记者说,“以前一点小事就吵嘴,互相不让步;现在没有这种现象,人与人之间就是和睦相处。”
    “新常态下,我们村干部在民主自治的道路上,只有从昔日权力治村、威信治村,转变到现在的用制度管理人,依法治村,老百姓才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法治红利’。”沙志龙认为,语气中更充满着责任与使命!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