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对包的热爱正体现了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安全感是生理需要之上、人的本能需要。当女性们从家里走进外面广阔世界的时候,正是包,在潜意识上,给了她们某种情感依托。在某些场合,提包还可以帮助她们缓解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另外,包还是女性的救星,让她们变得更加完美。女性不像男人,有时候可以不太在乎自己是否完美,男人可以把日常用的东西比如手机、香烟、钥匙等放在贴身的衣袋里,女性却不能这样做,所以她们离不开包。 同时,包能体现生活品味和女性味。包是搭配服饰的最佳饰品,更是她们改变心情的方式。对她们来说,挑选、搭配提包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情,她们乐此不疲。一款款精心搭配的手提包处处流露着她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从一些女性的包里,你可以读到她内心的柔软,小小的空间里,无序地排列着口红、眉笔、香水、钥匙、钱包、电话本、手机、照片等等,等于在大声宣布她们非常女性化。 
手提包有时也能泄露主人得秘密。例如,有些女性认为提包一定要实用,甚至像公文包那么大才好。喜欢大包的女性多是外刚内柔,希望给人独立的感觉,但她们往往缺乏独立,对一切都放心不下,一定要掌控在手中才感到安心。 当然,也有少部分女性不喜欢随身带包,而是将琐碎得东西如手机、钱包等塞在口袋中。这类女性一般是“强势女性”。她们内心有一种对自由和解放自己得强烈愿望。希望能与男人平起平坐,感到有必要把自己跟一些过于女性化的东西划清界限,比如包。女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包包特别是名牌包包呢?从实用的角度说,女人的小玩意儿,小零碎特别多,所以需要包袋来装载。你可能要说,男人的鸡零狗碎也多呀,怎么不见男人们在包包上折腾?基本上一个背包走天涯。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女人比较缺乏安全感,需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在可以掌控的包包中,随身携带。大包正是满足了这个心理需求,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卷土重来。 很多小资女人对名牌包包的热爱,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她们可以花上几个月的工资,排队等上一年半载,只为得到一个价格昂贵的名牌包。比如说小牛皮做的Hermes Kelly包,人人以拥有她为荣。不错,她的确是个做工精良,用料上乘的。。。。。。皮包,但是,再精良,再上乘,也不过是个包而已,是否值得把自己的血汗钱砸里面,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大大的问号。 
从商业的角度说,设计师现在告诉大家,你的包包和你的衣服完全是一体,他们设计衣服的同时,也顺便设计出很多款式的包来,诱惑你来买。无疑他们在商业上是非常成功的。君不见很多女人以搜集各类包包为乐趣?像集邮一样,ABCD,甲乙丙丁,越全越好。 于是你的银子就哗哗地流出去了,流到设计师的口袋里,流到奢侈品商的腰包里,使得他们的包包撑得鼓鼓的,心里偷偷乐。 一个女人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包呢?你是不是有耐心每天换个手提包拎着出门呢?作为一个忙碌的职业女人,我可以坦白地说,我没有这个雅兴,也没有这个需要。 我所需要的,是一个结实的包,颜色最好不要引人注目(不然别人光看见我的包了,还容易招贼。),款式最好不要太复杂(那么多兜兜你自己都会忘记),容量最好不要太大或太小(太大太累,太小不够装东西),长年累月陪伴你。你不会因为换包而忘记东西,也不会因为换包掉东西而耽误事情,更不会因为换衣服而非得换包。总之,你的包包完全不需要你花心思惦记,你的精力可以用到别的地方去。 
当然,必要的有特殊功能的包,我也有几个,比如晚装包,shopping bag,沙滩包,运动包,文件包,旅行包等等。再比如一些有趣味的包包,背篓,草袋等等, 偶尔一用,也挺有意思。可是,为包而包,每季换包的事情,在我看来,是非常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 偶然地,我欣喜地得知,法国时尚杂志总编大人,也是个基本不拿手提包的女人。她每天捏着的,只是一个钱包而已。 我这么说,在时装设计师眼里,是非常“反动”的。但是,对于满眼的诱人的物质,我还是想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