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89|回复: 0
    收起左侧

    台湾国学教材进京后被大改 编入感动中国人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9-28 16: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Img387395269.jpg



    Img387395270.jpg





      日前,30所中学的高中生用上了中国台湾地区国学教材的消息引发了人们的兴趣。内地首次引进的这套台湾国学教材到底是什么内容?在北京的课堂融入中是否能够接地气?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台湾国学教材进京并非坦途,由于教材容量太大,缺乏国学师资等原因,目前北京只有一家民办高中在尝试教学。

      焦点

      难题一

      台湾国学教材量太大 北京学校课时不够

      根据报道,目前内地已经有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30所中学使用台湾国学教材。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使用教材的只有武汉四中、太原外国语第二学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郑州五中等学校,而北京四中并没有使用该教材。在北京,使用台湾国学教材的,是一所民办高中—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为什么台湾国学教材的推广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一帆风顺?记者发现,台湾教材和内地教育环境的差异,是主要原因。

      《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在台湾家喻户晓。从1956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属于必修科目。台湾地区现有48%所学校、5.3万高中生在使用该教材。该教材选用四书中的经典章节,涉及做人、处世、内政、世界观、群体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虽非四书全选,但涉及内容非常全面,内容量比以往国学教材增加了五到十倍”。

      但与台湾的教育背景不同,目前内地对于国学课的教学并无加入应试考试范围,只是作为对必修课程的补充,许多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并不涉及升学考试。记者发现,内地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注重国学的教育,但现今对于国学的学习并没有统一的课标,尚未形成体系,只停留在经典诵读层面。各学校的开展实践情况也相差很大,尤其是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的负担,更让很多学校对此望而却步。

      曾经关注过台湾国学教材推介的北京101中学最终放弃了该教材。“这套教材不是不好,但却不好用,因为内容太丰富,太成体系了,反而不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大纲。”101中学相关负责人高老师表示。“国学课作为选修课,在全日制教学中,本来就是见缝插针,课时非常受限。这本台湾国学教材内容量太大,没有那么多课时来消化这些内容。”

      难题二 

     《大学》《中庸》内容深 内地国学师资难找

      除了课时与引进版教材内容量的矛盾问题,另一个推广尴尬是师资队伍问题。

      此次引进版教材内容与台湾原版教材的内容、体例大体一致,上册为"论语选读",下册为"孟子选读"与"学庸选读",共计选入《论语》168章、《孟子》50章、《大学》4章、《中庸》4章,其中《中庸》《大学》等内容在内地的课本中几乎不被涉及,很多老师都认为艰深。

      国内一位毕业于中文师范类学校的语文教师表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她从未接触过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国学课教师辛老 师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表示其在学生阶段的一些课程中虽接触过部分国学内容,但也并未系统学习过,出于个人兴趣自学了四书,"国内专门开设国学的大学 很少,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国学,我们在使用台湾新版教材前也要先自我进修"。

      在推广过程中,作为台湾国学教材引进方的中华书局负责人也深有体会,"课时问题还可以挤出来,但师资队伍的缺口很大,这是推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许多学校的国学老师是从语文老师队伍中挑出来的,只有小部分学校才有自己独立的国学老师。"

      进展

      出版方为接地气改教材 课本内出现感动中国人物

      记者发现,为了能够接上内地教育环境的地气,出版方在课本的用词细节上做了大量修改,除了把教材名字由台湾惯用"基本教材"改成内地惯用"基础教材",还对原教材中台湾的固定用词进行修改,将台湾地区喜欢用的文言说法,改为适合内地高中生的书面习惯用语。

      引进版教材改动最大的部分,是将每个单元的台湾版"今人今事"课外阅读全部替换成为内地学生熟知的"名人事迹",如在孔子为人的章节中,台湾原 教材使用的今人事例为台湾证严法师,内地引进版引用的今人事例是扎根"悬崖小学"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在论古今人物与孔门弟子章节中,台湾原 版教材用的典例是"教育哲人——辛志平",引进版教材用的是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支教劳模白方礼;在论人性本善的章节,将原教材中引用的"从流氓、囚犯 到诗人、教授(林建隆)",今人今事替换成"叛逆中的皈依——小布什"。

      相关阅读>>

        台湾国学教材登陆内地高中 曾被陈水扁强制改革

      今年5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两岸高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对外宣布了引进并修订台湾地区高中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引进后 名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消息。这本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最早将于6月底出版,并首先在北京四中、广州华师大附中、上海复旦附中等知名中 学高中阶段试用,之后再推广到其他教育机构。

       台湾师生为大陆高中试用台湾国学教材"支招"

      今年新学期,大陆近30所中学开始试用中华书局引进的台湾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这是台湾国学教材首次进入大陆课堂。日前,记者走访北一女,师生们分享了使用这一教材的教学心得。

      引进国学教材:读出真谛还需开放视野

      引进台湾教材是一种良好的尝试,至少说明有人认识到我们现有教材的不足。我们阅读传统文化,重点应该是了解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了解我们的前世今生,应该带着吸收,同时带着反思、带着批判的阅读,而不是一味强调"学习"。只有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参照系中进行解读,才能读出真谛。但我们的教师都具备这种开放性阅读和解读的意愿和功力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暮色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