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41|回复: 0
    收起左侧

    宝宝不肯与别人分享,怎么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10-12 07: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12-17 0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u=124787665,3908510520&fm=200&gp=0.webp.jpg

          宝宝很小气,玩具、零食都不肯跟别人分享,一旦家长做主把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她就又哭又闹,还大喊: “那是我的! 那是我的!”

      布奇专家解读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合作、同情、捐助等行为也是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

      分享行为的发展,对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道德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则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分享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年龄相关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有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分享”的含义,还不懂得分享的意义;有些孩子缺乏分享的技巧。这些都需要家长来帮助和引导。

      布奇专家支招

      1.要正确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在整个学前期,孩子的行为都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难以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护食”和“护玩具”是很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给孩子冠以“自私”、“小气”的帽子,更不要因此而惩罚孩子。要从正面鼓励分享,帮助孩子意识到,分享行为本身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往往比“独占”更加快乐。

      2.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点滴细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亲眼见证这种行为。孩子是从父母那儿学习如何友善地对待他人的:来客人的时候,带着孩子给客人准备点心和水果;和别的家庭外出游玩的时候,与他们分享食物、用品……这些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3.要给孩子营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弥补家庭结构的不足。

      如今的孩子往往较少兄弟姐妹,且物资非常丰富,很多家庭的孩子不需要与他人分享,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也会尽量满足自己唯一的孩子的需要。因此,孩子的分享意识比较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给孩子营造有“兄弟姐妹”的环境:可以经常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家庭相互串门,也可以相约一起外出游玩,通过家庭间的交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分享和友爱。

      《你想坐我的脚踏车吗》这个故事中,布奇主动将心爱的脚踏车和伙伴们进行了分享,让更多人享受到玩脚踏车的乐趣和喜悦。布奇也因此收获了大家的感激和友谊。由此可见,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人分享。分享行为本身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也会使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和必要,进而巩固孩子的分享行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