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83|回复: 0
收起左侧

“储蓄”最早并非指金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21 17:38
  • 签到天数: 12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2-2 06: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储蓄”一词最早见于《尉缭子-治本》:“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尉缭子》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就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作者为战国时期梁惠王时的尉缭;另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时的尉缭所作;还有一种说法是该书系后人伪托。直至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尉缭子》残简后,才充分证明其不是伪书。据现有资料推断,《尉缭子》成书于战国比较可信。
    不过,“民无二事,则有储蓄。”中的“储蓄”并非指金钱,而是指存积各种谷物。
    古人积钱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扑满,扑满是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这种钱罐只有入孔,没有出口,类似于现在小朋友的储钱罐,其作用是积少成多,零存整取;另一种是窖藏,把金钱放入坛罐内,封好埋入地下或者其他隐秘之处。
    至于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大致起源于唐代。由于唐代的商业发达,城市里不仅大量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还出现专门替人寄存、保管钱物的柜坊。
    到了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并以此为业,开立钱铺,这也就是最早的钱庄,亦称票号或银号。清代中叶以后,银行随之兴起,才开始办理一些存贷业务。清代末期,又开办了邮政储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GMT+8, 2025-11-18 02:11 , Processed in 0.13566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