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1-15 06:50 |
---|
签到天数: 20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不想让孩子贪吃糖果将糖果收起来,或者已经到晚上10点多让孩子赶紧睡觉而没收熊孩子的玩具时……不少熊孩子的反应就是不情愿、闹脾气,甚至哭闹撒泼表达对爸妈的不满。这时候爸妈要注意了,头条君告诉你,当孩子闹情绪时,你的第一反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情绪转移
第一反应:“别哭了,我们去吃冰淇淋吧”,“乖,不哭,我们去玩游戏”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虽然可以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忘却不快,但不足之处是孩子闹情绪的原因被忽略,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养成把事情藏心里的习惯——妈妈一点也不关心我为什么哭,
斥责嘲讽
第一反应:“做错事情还生气?你有资格吗?”,“你再哭!再哭我就扇你!”,“男子汉哭哭啼啼,多丢人”
不少父母以为,通过斥责嘲讽,会让孩子变得坚强,但这样的教育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孩子感觉被抛弃、由于不被理解而痛苦,甚至变得自卑, 容易养成痛恨父母的孩子。这样的父母肯定也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置之不理
第一反应:“去哭,哭完再来找我”,“回房间发泄,发泄完了再出来”
让孩子自我发泄,好处是让孩子找到宣泄情绪的地方,避免情绪的压抑。坏处是如果孩子发泄完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可能会经常以不恰当的形式发泄,比如通过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也或者会长时间的沉默或哭闹。
唠叨对比
第一反应:“你看红红多懂事,就你哭鼻子”,“妈妈像你这么大已经会照顾弟妹了,看你这熊样……”
父母以为通过对比说理会让孩子懂得发脾气不可取,但是这样的对比只会让孩子自尊受创、孤单无助,负面的情绪不仅要自己默默承受,还要受妈妈喋喋不休的“摧残”,会逐渐让孩子产生抗拒、反感的情绪。
那么,面对孩子闹情绪,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
当孩子闹情绪发脾气时,妈妈首先不能生气,可以轻轻拥抱孩子,问孩子是否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当一个忠实的聆听着,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尝试理解孩子的愤怒和忧伤,如果孩子是因为错误行为生气的,妈妈一定要耐心地跟孩子解释并往正确方向引导。无论是冷漠不理或者嘲讽斥责,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好的影响。当爸妈理解了孩子的情绪后再引导,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始终是自己的后盾,但我有些错误行为一定要改,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