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清单将未经注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排除在外,虽然可能给一些家长带来麻烦,但从加强监管的角度看,并非没有道理。过去,很多跨境电商都是采取小批量货物或国际快递直邮等方式将国外奶粉带进中国。乳业专家宋亮曾表示,这种直邮方式事实上绕过国内的所有监管,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的确,国外奶粉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2013年,智利“凯洛1至4岁儿童成长奶粉”被检出铜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所有奶粉被销毁;同年,韩国“帕斯特博鲁威尔金装1段婴儿配方奶粉”被检出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B6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全部产品被做出退货处理;2014年,澳大利亚“澳妙可”婴幼儿奶粉篡改保质期被曝光,5万多罐涉事奶粉被依法销毁……国外奶粉出问题的报道屡见报端。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过去进口奶粉的种种乱象的源头在于代加工、贴牌、分装等留下的灰色空间,而实行婴幼儿奶粉注册制,由中方人员到场实地考察,能够有效拒绝这种现象。在曾参与过注册检查的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处处长毛捷看来,由原来仅国门口岸的一道关变为“源头+国门”的两道关,从源头上进一步保障奶粉质量。
但也要考虑到,不少父母目前对国产奶粉依然信心不足,还是愿意换钱买个心安。没有经过注册的海外婴幼儿奶粉很多质量也靠得住,边检站人员曾明确表示,“目前采用直营方式经营的跨境电商,其海外采购的大批量奶粉产品都会进入中国的保税区。进入保税区仓库前,海关和国家质检部门会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符合标准的才可以进入保税区仓库。”
说到底,“奶粉注册制”还是一种方便管理的思路,用监管的方式来明确优胜劣汰,砍掉一些可能不太好的“杂牌”,此次针对跨境电商奶粉也执行这种政策,也是为了跟国内渠道和一般贸易渠道一视同仁。但海外的优质奶粉品牌非常多,有些并不打算针对中国市场,所以,这种做法大大限制了中国父母的选择权,是否合适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而且,最近上海1.7万罐假冒婴儿奶粉流入多地又让父母们对国内奶粉监管疑虑重重,此时将质量合格的海外婴幼儿奶粉下架,难道是强迫他买国产奶粉吗?
正面清单有利于公平竞争,但不应成为消费升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