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此耳熟能详的谚语,激励着更多的人们投入到读书的行列之中。 然而,读书是为了什么?我认为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为了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更好的做人。 书是什么?书就是注入人类思想方塘中的清水,给人以智慧的源泉;书就是伴随人类前行的脚步,给人以前进的力量;书就是传递前人经验的载体,给人以思想认识进一步的升华。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了解到那叫喊于生人中,却无人反应的寂寞。可他那颗救国救民的心依旧不可泯灭,读他的书,体会到那为唤醒愚昧的民众的满腔热忱,感触到那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憎恶,深谙一个国民对于国家肩上的责任。 他让我知道人不应该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是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即便是人生这短暂的一瞬,也会成为永恒。不少的文人,选择了归隐之路,隐士一路走的潇洒,留给世界的是菊花、南山吗?不,那只是片刻的安逸,无力的逃避;相比之下,屈子视死如归的一跃,换来却是国家的震动。 在关于《论语》的品读中,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孔子坐下一个弟子,听着孔子那充满沧桑的声音,体会圣人的思想,感受其独到的智慧。寥寥数行字之间,包括多少经验哲理,简短的谈话,却又是字字珠玑,谦卑、宽容、仁爱一辈子都受用无穷。 徜徉于外国文艺中,尤记得那一篇契柯夫的《变色龙》。多么经典的形象,今天仍就有人整日以虚伪的面目出现在人前人后,在你有权有势时,阿谀奉承;不名一钱时,又向你反咬一口。通过他,我读到道貌岸然后的虚伪,同时这也时刻让我警惕自己的言行,万不可作一个因贪恋权贵,而让自己的心被污浊的暗流侵蚀的人。 书是经历岁月洗礼的人生,是凝结千锤百炼的思想结晶,是社会生活艺术的写照。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人,所以读书,是从前人的人生阅历中获得启示,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关于读书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曾思考过,有的看到自身的利益,选择读书;有的承受父母的期望,被迫读书;有的什么都没有想,认为这只是人生中,一个人人必须经历“折磨”的过程……其实读书,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做人。 愚昧的人,读书,是为了不同的目的。 聪明的人,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