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成年人还是小孩,都会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是,成年人自我评价的比例大一些,通常会比较相信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评价的能力还很弱,他们常常从周围人,尤其是身边的家长、老师、好朋友,这些被称为“重要他人”的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定自己是谁,是否具有价值。有研究表明,人们更加相信与自己亲近,或自认为是有权威的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的画差得老师都没办法给打分了 放学了,爸爸去接上一年级的儿子——小宇,发现他一脸的不高兴。儿子显得有些胆怯地问:“爸爸,是不是您说我话的画儿好就行了?”听了儿子的话,爸爸很敏感地意识到孩子心里一定有事,但没有直接点破 ,因为孩子可能会有戒心而不说。爸爸决定要创造一个机会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吃晚饭时,小宇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晚饭后,爸爸先是讲述了今天上班时一位同事闹出的笑话,接着故作不经意地问小宇,这一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小宇沉默了片刻,小声地说:“我的画儿画得太差了,老师都没办法给我打分了。” 说完,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倒是非常冷静,拿起小宇的画儿仔细地端详着,说:“画得还不错嘛,老师怎么会没给打分呢?”无意间,爸爸将画纸翻过来一看,在画纸背面的右下角有一个鲜红的“5”。小宇看见了立刻破涕为笑,高兴地说:“老师给我打分了,还是5分呢!看来,我还是能画好的!” 这时,爸爸马上抓住机会引导小宇。问他:“你觉得自己画画儿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小宇一脸迷惑地说:“我有时候觉得画得好,有时候又觉得画不好。” 爸爸又问:“什么时候能画好,什么时候又画不好呢?”小宇说:“我见过的,想得出来的就能画好;没见过的,想不出来的就画不好。”爸爸说:“现在,你还会一下子全部否定自己画画儿的能力吗?你有时画不好,不是因为你画画儿的能力不行,是因为你还不了解自己应该怎样来画。如果一时想象不出该画的东西怎么办呢?”这时,小宇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可以多观察和查有关的资料。” 这是个真实而细微的生活片段,但非常典型地显示出孩子在发展自我概念时的初级阶段,是完全依赖外界的评价来认定自己的。了解到这一点,家长就要及时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做出积极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