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上海不少区县中小学正在推行“电子书包”项目,iPad等平板电脑引入课堂和教学。不少老师实践后肯定了新课堂的有趣性。但也有老师对新技术疑虑重重,认为教学电子化势必会牺牲一些内容(3月27日《东方网》)
IPAD等平板电脑在家庭之中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现在很多幼儿园的孩子都已经将IPAD玩得很溜了。但IPAD进课堂则还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探索和尝试。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内部存在着很大的争议,这种争议实际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而是在十多年前计算机刚开始“席卷”社会之际就有过了。
有些老师质疑“新课堂是注重内容还是形式?”,但其实质的潜台词是那些上了年纪、教龄已久但却不太会用IPAD的老教师该如何在新课堂中立足?十多年前,当PPT初次登上教学舞台之时很多教师就曾持以坚决的反对态度,认为这种模式的教学只是形式主义,无法让教师激发以往通过写板书而展露出来的教学思路,也会让学生因为有电子板书而不再好好地做笔记。可有意思的是你会发觉,说这些话的往往都是不太会操作电脑的老教师,而那些精于电脑的年轻教师则对PPT的教学模式大加赞赏。
十几年过去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PPT已经大规模地占领了城市的校园,成为了一种常规性的教学方式。这就说明了这种新技术不仅仅徒有形式,而是确实对于教学有帮助才会得到教师们普遍性的接受。而那些之前强烈反对该技术、生怕自己因此掉了饭碗的老教师们也开始掌握起了用电脑来教学的方式,原因就在于电脑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不只是为了教育而存在的了。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中,科学技术推动着各项事业从内而外、从形式到内容的深刻发展。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课教学何必非要抱着传统的写黑板、灌输式的模式不放呢?试想一下,其实新技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有了新型读卡机设备之后,批阅考卷的速度大大地增加了;有了WORD之后,写文章的修改、排班就方便不知多少。如果还死守着人工批卷、手写文稿的模式不知会降低多少学习效率。
其实,IPAD教学有非常多的好处。光从非教育性的方面就有不少:减轻学生书包重量、节约教材纸张实现绿色环保等。而在实际教学方面的优势就更多了,通过电子化、网络化、交互式、实时性能够让原来沉闷的课本完全“活起来”,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那些指责IPAD教学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人或许根本就没有好好地上过一节IPAD课,或者就如同当年的PPT教学一样生怕自己掌握不好这种新型的交互式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顽固、盲目地支持传统黑板教育。
笔者认为,看待IPAD教学千万不要偏题,其并这不是一个取代师生互动、完全人机对话的自助教学的模式。IPAD只是工具、只是渠道而不是教育本身,IPAD教学也不是重形式而轻内容。看待IPAD教学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有些技术如同WORD取代手写、打印机取代打字机一样是势不可挡的,对于这类新的科学技术,我们应当做的是亲自体验、了解情况,再顺势而为、积极利用、群策群力,来将这种新技术用好,让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者:金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