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的目的和意义
核心提示:以下将为大家介绍预防接种的相关概念及意义,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预防接种的目的及意义,为保障自身健康增加一些相关的防护知识,让大家更有意识地去做好预防保健的工作.
一、预防接种的概念 预防接种传统上是针对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使接种对象获得对疫苗所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行政行为。因此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是落实免疫规划,搞好卫生防疫、保护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 从现代疫苗学的观点,根据疫苗的作用将传染病分为疫苗可预防和疫苗难以预防两大类。一般认为,凡属人是唯一传染源,除人以外无中间宿主的某些传染病属疫苗可预防之类,如已消灭的天花和已纳入计划免疫的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乙型肝炎等;而某些人畜共患病和虫媒传染病则属于疫苗难预防之类,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布鲁氏菌病和斑疹伤寒等。 从免疫学观点,预防接种制剂依其免疫学性质不同可分为自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制剂两大类前者为疫苗类制品属于抗原,而后者为免疫血清类制品属于抗体。血清类制品包括抗菌、抗病毒血清、抗细菌毒素和抗动物毒素抗体,虽然有时也用于预防但主要是用于临床治疗。 从血清类制品的治疗作用机制,杀灭体内病菌或中和体内毒素属免疫治疗,但仍有预防的含义。从流行病学观点,通常对传染病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等综合措施,而预防接种则是后一措施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是泛指用人工制备的疫苗类制剂(抗原)或免疫血清类制剂(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到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就广义而言,预防接种包括了所有疫苗的人群使用,如儿童计划免疫,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免疫血清类制品的临床治疗和免疫预防;体内用诊断用品的使用方法等。计划免疫用疫苗只是预防接种总体疫苗中的一部分,计划免疫中的预防接种也是预防接种总体中的一部分。 儿童的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传染病采取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它的目的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具体的预防接种实施。随着疫苗学的发展,如核酸免疫、基因治疗、疫苗治疗、转机因植物食品疫苗等的应用研究已提上日程,预防接种将增加新的涵义,概念也将增加新的内容。二、预防接种的目的: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个体和群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 但要达到上述目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包括: 1.要有优质高效的疫苗,这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 2.科学正确地使用疫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掌握传染病流行规律及进行疫情和免疫监测,把握疫苗正确使用的时机、对象和地域范围;熟悉疫苗的性能和贮运条件及使用方法,使疫苗成功地接种到人体,保持人群髙接种率和髙免疫成功率。 3.严格的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科学管理,使绝大多数地区在群体中持续保持高接种率。对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除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外,也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传染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直至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三、预防接种的意义 人类在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通过接种痘苗,全球于20世纪70年代末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伟大胜利,是预防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预防接种为人类建立的丰功伟绩。在消灭天花的启示下,我国的计划免疫和全球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进而消灭麻疹的目标奋进。然而还应看到差距和不足,现有疫苗可供预防的传染病不过25种,约占人类已知传染病的5%,许多传染病的预防制剂有待开发。况且现有疫苗的预防效果也有局限性,如对一些虫媒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制还要靠杀虫、灭鼠和控制动物传染源;对于肠道传染病还要靠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只靠接种疫苗难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这些传染病。 同时还必须看到,即使接种同一种疫苗,由于个体的免疫功能有差异,每个人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尽相同;即使有同样的免疫水平,由于个人的卫生观念不尽相同,所受感染微生物的程度有差异,预防效果也不会相同。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和任何情况下都应强调卫生保健意识,提高人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始终把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预防接种工作全面重视起来,才能收到卫生保健、防病灭病的最终效果。

孩子接种疫苗到底安不安全?
家长注意 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典型反应 其实,疫苗就相当于孩子生命健康的“防火墙”,它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这个疫苗产品的监控上,有关部门应该做得更好。家长们也不要因为个别事件而过于担心,甚至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只要密切关注宝宝接种疫苗后的各种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反应1:发热代表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1-2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反应2: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行消退。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疫苗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家长考虑 有些收费疫苗一定要打 疫苗是保护宝宝健康的重要武器。除了国家强制免疫的一些免费疫苗,还有一些“收费疫苗”,这些收费疫苗是干什么的,什么时候打。要不要打,看看小编为您收集回来的资料。 水痘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水痘 接种时间:1-12岁儿童接种一针,13岁以上接种两针,间隔6-10周。 建议:必打。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方法治疗水痘,一旦幼儿园或学校有水痘流行,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接种目的:预防肺炎、脑膜炎、中耳炎、心包炎等。 接种时间:2、4、6月接种,1岁加强 建议:2岁以下宝宝根据条件打,建议体质较弱的宝宝接种。百白破疫苗 接种目的: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时间:3、4、5月接种,1岁半-2岁加强 建议:必打。百白破属于1类疫苗(国家计划疫苗),一定要打。但一般医生会建议接种百白破精制疫苗,副作用较小,需要收费。 轮状病毒疫苗 接种目的:预防秋季腹泻 接种时间:2个月-3岁以内的儿童每年口服一次,3-5岁的儿童口服一次。 建议:可打可不打。虽然轮状病毒疫苗不能给予宝宝全面的保护,但是可以避免严重腹泻,如果宝宝的体质比较差,考虑接种。 流感疫苗 接种时间: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地区一般是10月份到次年的2月。6月龄以下婴儿不接种。 接种目的:预防流感 建议:可打可不打。对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予考虑接种。 23价肺炎疫苗接种目的:预防肺炎 接种时间:2岁以上。 建议:可打可不打。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但体弱多病的宝宝,如患肾病综合征、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征、鼻窦炎、中耳炎以及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的宝宝应该选用。专家释疑 进口和国产疫苗有啥区别 南京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丁筱竹说:“从2008年5月1日起,南京免疫规划范围从8种扩大到11种,新增加了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3种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丁筱竹表示,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都经过国家检验合格,安全有效。价格上的差异在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毒株及其培养工艺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的大小等方面的区别,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使用。点点妈妈整理 特别提醒如何正确保存疫苗 距使用时间较短者(1-2天)置于2-15℃阴暗、干燥的环境,如地窖、冰箱冷藏室;量少者也可保存于盛有冰块的广口冷藏瓶中。需要较长时间保存者,弱毒苗保存于冰箱冷冻室(0℃以下)冻结保存,灭活苗保存于冰箱冷藏室。 为了保证各种疫苗都能发挥最佳功效,美国CDC公布的关于疫苗保存温度的指南中指出,除减毒活疫苗和水痘疫苗应冷冻保存且应避免反复冻融外,绝大多数疫苗应保存在2-8℃,而不应冷冻保存。疫苗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效力不可逆地降低。计划内需接种疫苗:
计划外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