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记者从市妇联获悉,在泰州市举行的道德讲堂第26期活动中,我市河失镇失迷巷曹桂仙、姚王镇东林村白美凤获“泰州市十佳最美儿媳”称号。她们用美好的行为诠释着中华儿女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演绎着“久病床前有孝媳”的人性之美。 20年前,25岁的曹桂仙与在异乡打拼的徐国军相爱了,于是她从千里之外的湖北省嫁到了河失镇。贫困的家庭,两个患病的哥哥,痴呆的嫂子,年幼的侄子让曹桂仙两眼发黑、 头皮发麻。但曹桂仙没有气馁,20年来她送走了两个患病的哥哥及大嫂,养大了侄子,伺候身体羸弱的公婆,赚钱补贴家用。 1988年,22岁的白美凤带着女孩的纯真嫁给了姚王镇东林村村民李明生为妻,几年后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出生,重男轻女的丈夫抛弃了家庭,对女儿及生病的父母不闻不问。坚强的白美凤在面对别人闲言碎语及家庭经济重担时选择了坚持,多年来她的坚持让女儿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让公婆拥有精神的依靠。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美凤比亲闺女还亲。” 【曹桂仙事迹】她今年46岁,二十多年前她从千里之外的湖北嫁到河失镇失迷巷;二十多年间,她送走了瘫痪在床5年的公公,送走了两个患病的哥哥和痴呆的嫂子;二十多年后,她一手抚养大的侄子找了工作,80多岁的婆婆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曾经的三间破瓦房变成了宽敞漂亮的三层小洋房。她就是河失镇失迷巷居委会的最美媳妇曹桂仙。 记者来到河失镇失迷巷居委会曹桂仙家中时,曹桂仙正忙着给婆婆梳洗打扮,婆婆陈异英双目患有白内障,右眼几乎失明,左耳失聪,80多岁的她生活已不能自理,但却周身清爽,面色红润,这全靠曹桂仙的精心照料。 二十多年前,曹桂仙和丈夫徐国军一起打工时相识并相知相爱,不远千里嫁到河失。但是她看到的是三间破瓦房,家徒四壁,家中还有年迈的公婆,两个患病的哥哥和一个痴呆的嫂子,一副寒酸相差点让曹桂仙晕倒。为了支撑这个家庭,徐国军外出做木工,她在家承包责任田、操持家务,不会干的学着干,重的活计分着干,脏活拼命干。 婚后一年,侄子出生了。由于嫂子痴呆,襁褓中的孩子不仅经常挨饿,还弄得满身屎尿, 有几次孩子呛了奶水差点背过气去,曹桂仙拖着怀孕的身子把侄子抱过来,不分昼夜、细心喂养侄子。侄子刚学会走路,曹桂仙的儿子降生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及一大家子的重担全落在了她的身上,但曹桂仙没有一句怨言。 家中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儿,老人需要常年服药。当邻居们纷纷议论,都认为这个家快撑不下去的时候,曹桂仙做出了一个决定,她重拾结婚前的手艺,四处筹钱开了一家理发店。 她每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农活、家务活、手艺活,孩子、老人、哥哥嫂嫂,照顾得妥妥当当。 日子渐渐好转了,孩子们也一天天懂事了,家中也发生了多次变故,大哥大嫂相继病逝, 患癫痫的二哥也遭遇不幸,随后卧病在床的公公也因脑梗塞走了,留下了耳聋眼花、弓腰驼背的婆婆。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给老人买新衣、换新被,老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气色好、精神爽,身子一天比一天硬朗。 【白美凤事迹】四年前,丈夫突然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姚王镇东林村好儿媳白美凤默默承受着内心的巨大伤痛,悉心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精心培养一双儿女,用自己的柔肩和汗水支撑着一个家。 每天下班回到家中,白美凤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公公身体是否哪儿不舒服,有没有按时吃药。2005年,公公被查出患有贲门癌,两次在市人民医院住院开刀治疗,当时正逢大女儿上高中一年级、小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白美凤每天要料理两个孩子的饮食起居,等孩子上学后又赶紧去医院服侍公公,伺候老人输液吃药、喂水喂饭、接屎接尿。公公出院,白美凤几年如一日,每天要把饭菜盛好端给公公,为公公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从不厌烦。 1988年,22岁的白美凤带着女孩的纯真来到李家,一年后女儿李玲出生,孩子自出生后体弱多病,丈夫为了生计远走他乡打工,倔强的她就和孩子相依为命。几年后,他们夫妻经过申请,又生了一个女儿,自那以后重男轻女的丈夫再也没将心思放在家庭上。 4年前,在村里一家企业上班的丈夫突然撇下父母和两个孩子离家出走,至今音信全无。闻此消息的白美凤犹如晴天霹雳,她发动身边的亲友打电话劝说丈夫回家,她自己更是远赴贵州寻夫,但终究没有找回丈夫。面对这场家庭变故,白美凤默默地承受了一切,坚强地当起了这个家庭的当家人。白美凤经常对两个小孩说,虽然这个家庭没有爸爸,但是必须要有阳光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从此,家里的7亩多地全部由白美凤一个人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还兼职我市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目前,她的大女儿已经考上大学、二女儿还在城区上初中。她既要照顾租住在校外的二女儿,又要照顾公婆,每天来回奔波。白美凤告诉记者,每当除夕夜看到其他人家亲人团聚时,她心里满是辛酸。不过她最大的愿望是照顾好公婆,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