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博物馆有个麻将文化展示区域,省级非遗项目——泰兴麻将雕刻工艺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低眉葬花我见犹怜的黛玉,面目清朗衣袂飘飘的周瑜,挥舞斧头的黑旋风李逵……形态各异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人物栩栩如生…… 这些麻将产品出自泰兴市工艺美术品厂,该厂位于张桥镇北街东侧,以手工雕刻麻将闻名。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麻将雕刻工艺始兴于清代的张桥地区。鼎盛时期,当地有数十家麻将加工企业,规模大的企业拥有500多名工人。目前,当地仅存十多家麻将加工企业。近年来,随着麻将机兴起,多数企业开始转产适用于麻将机的麻将。这种麻将用机器压膜雕刻,产销便捷。泰兴工艺美术品厂是唯一保留手工雕刻麻将技艺的企业。 原张桥镇文化站站长黄永祥介绍,手工雕刻麻将,以人物肖像最见功力,也最具艺术性和文化价值,好的人物肖像麻将就是传播中国文化、传播古典文学知识的珍品。 手工雕刻麻将对原材料要求很高,如自然毛竹以奉化地区的为上等,一般只选用根基部的一段;牛骨选用水牛腿骨,一般以北方水牛骨为上等料;牛角选用角尖部分;红木则要树龄较长的。如果是骨竹复合材料,结合部以开水泡数小时,都不分开才为合格。 “手工雕刻,造型逼真,字画清晰,机械不能替代。”泰兴市工艺美术品厂负责人潘吉平说,麻将雕刻技艺极其繁杂,以水牛骨麻将为例,仅是材料准备,从去骨节、浸泡去油、分段、开片、整成方形,到煮制、二次浸泡去油、二次煮制去油、做榫,就需要4到6个月时间。 手工雕刻工艺工价高,成本大,加之相关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因此效益不断降低。不少企业纷纷改用机器生产麻将,潘吉平仍然坚持手工雕刻,他不想让这项传统工艺消失。 由于效益下滑,泰兴市工艺美术品厂渐渐沦为由几间民宅组成的半作坊式车间。 企业的生存窘境在去年迎来转机。 潘吉平接到一笔来自上海的订单。客户是一家专销工艺品的公司。这批订单要求潘吉平的工厂生产礼品船艇装饰品,有紫檀等木质的门窗、风帆等,对雕刻的材质和工艺要求很高。 尽管是新产品,但对掌握精湛雕刻工艺的企业来说,其实不难。潘吉平带着工人顺利完成了订单,并赢得客户的认可,他们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我们的产品太单一,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这笔生意给潘吉平莫大的启发,他很快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原先的麻将生产材料牛骨,现在非常稀少,我们就生产了一批紫檀和黑檀的麻将,投放市场后,没想到很受欢迎。” 潘吉平介绍,除了拓宽原材料品种,他们还推出一系列植入麻将工艺的创意产品。比如麻将算盘,算盘框子用小叶紫檀制作,在算盘珠上雕刻上水浒人物形象等。精巧的设计和考究的工艺,让麻将算盘赢得了客户青睐,一把算盘能卖数万元。 此外,潘吉平还开发出各种材质的手链、项链等创意产品,上面雕刻麻将上的花饰。这些产品出口欧美,销路不错。“我们今年计划继续开发新品,让它们继续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潘吉平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