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我市在南京召开天星洲港区总体布局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评审会,副市长钱军出席会议。 为充分发挥天星洲资源优势,加快天星洲整治开发,促进我市沿江一体化发展,2012年底,我市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编制《天星洲及临港产业发展区控制性详规》,同时,根据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及天星洲港区开发建设需要,委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开展天星洲港区总体布局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目前已形成定床模型试验成果、完成动床试验研究。 来自长江科学院、江苏省水利厅、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实地察勘了动床模型,听取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项目研究课题组的介绍。专家们认为,物理模型设计合理,研究内容全面,技术路线可行,结构基本合理,天星洲规划方案对长江航道基本没有不利影响。 副市长钱军说,科学开发利用天星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和临港产业,既是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新一轮沿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总投资10亿元的天星洲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前期行政许可和施工准备,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我市将严格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督促研究单位进一步优化方案,完善成果。

泰兴天星洲港: 长江中靠泰兴一侧天星港至蒋华间有个小岛,名叫天星洲,据媒体消息这里即将被开发,面积约8平方公里的江中小岛。
长江下游泰兴水道的天星洲形成发育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经历了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快速发育阶段,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冲淤调整阶段,及90年代末以来的相对稳定阶段。研究表明:泰兴水道顺直放宽的河段特性以及江岸节点的挑流作用,形成大片缓流区,导致泥沙容易落淤形成水下浅滩,给天星洲的形成发育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上游嘶马弯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大规模江岸崩退,则给天星洲的快速形成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泥沙来源。通过深入探讨天星洲的形成主因,分析其历史变迁过程,掌握其演变规律,为本河段的航道整治与岸线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天星洲是位于长江泰兴段的一个,是泰兴市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总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12000亩),洲上地势平坦,是长三角地区非常稀缺的宝贵资源。
泰兴市天星洲港口物流园项目由泰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5年内投资86亿元左右,共同开发建设天星洲和泰兴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区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天星洲综合整治工程、天星洲大桥、码头一期工程、洲体堆场和临港产业发展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经济开发区南片区深水岸线整合工程及后方陆域仓储、经济开发区安置房等项目。
3月16日,泰兴市政府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我市积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天星洲综合整治工程行政许可报批工作。5月25日,泰兴市政府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天星洲综合整治工程专家咨询会,并取得专家咨询意见;6月15日,长江委在武汉组织召开《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目前已取得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行政许可申请已呈报至省水利厅,即将上报至长江委审批,本月有望获得行政许可批文。二是不断深化与中交集团的战略合作。5月28日,天星洲港口物流园项目通过中交集团总裁办公会审查,正在积极开展BT项目主体招投标工作,力争一期工程经济开发区尤湾小区21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9月份破土动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