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中漫步 于 2012-11-27 01:09 编辑
晚安,泰兴!
作者:红袖
(1)
暮色沉沉,借着楼层的高度,倚着窗边,俯瞰脚下的这条街。
在泰兴做异乡客,一个多月,黄昏时分,我都会趴在这个窗边,看这座陌生的城市的这条陌生的街上的陌生的人们,来来往往。
这条叫做万桥路的街,从早上六点就开始喧闹,直到午夜,仍然能听见人们或在欢笑或在唠叨。我并不清楚这条街在地图上属于泰兴的哪个方位,出了门我便不知东西,只能是凭借旁人告诉我的过几个红绿灯转几个弯向左或是向右,来寻找我需要去到的地方,然后回到自己的门里,路线便已然遗忘,清空为分辨不出南北的一脸茫然。
然后大部分时间我只趴在窗边看这条陌生的街,看这座陌生的城市。
人在异乡会有些孤单吧?我这样解读自己每天在窗口的守候。
上个周末回去了自己的城市,在自己的家里住了一夜,泡着最喜欢的铁观音,在去泰兴前十年以来我最习惯发呆的时间,用去泰兴前十年以来我最习惯的姿势,在最爱的飘窗上窝着,看我熟悉的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看我在泰兴这一个多月里时常想念的这些点亮了华灯的街道。
我差不多是可以指着某个远处的红点,断定那是我喜欢的某一家小店。
看着这些熟悉的街道,熟悉的霓虹,隔着我与繁华的是我所居住的小区,粉饰一新的高层建筑,坚硬的线条割裂着我与我的城市之间的交流。
我从飘窗望下去,小区里行走的人们在我脚下,来来往往,大部分人我是不认识的,我分辨不出谁是几号门几幢,分辨不出谁是谁家的老者谁是谁家的娇儿,似乎,除了楼层的高度,我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凝视我的窗外的人们的感觉,与在泰兴那条陌生的街上,凝视我的窗外的人们的感觉,并不差别。
他们的笑,他们的匆忙,他们的身份,都是与我没有关系,我也不必知道的。
我一直生活的这座城市,我所熟悉的,只是它的建筑它的道路,我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群即便是自家门口日日遇见的人们,都是陌生的,想起去年开始进行的关于城市历史的追溯的工作,那个时候也曾感慨过,对于自己的家乡的文化传承,也是陌生的。
除了我熟悉的这条道路的另外一头的,母亲,家人在这座城市,因而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
泰兴,这座我对建筑和道路一无所知的城市,也只是因为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的存在,我便可以义无反顾置只身前来,并无恐惧,并无畏缩。
因为母亲的挂念和呼唤,于是颠簸着从一个城市去到另外一个城市,就成了煽情的“回家”,因为不能朝朝暮暮同枕共眠,于是孤身在窗口或迷失在陌生的道路,就成了煽情的“流浪”。
所谓孤单,只是因为身边少了自己期望相伴的人,与对城市的熟悉度无关,与异乡客无关,与身处何地无关。
所有煽情的情绪,都只是酝酿期待,期待太阳升起的早晨,与心中牵挂的那个人遇见,家人,爱人,知己好友,或者别的一些不愿失之交臂的人,然后用得偿所愿,安抚自己的煽情,然后再在别过之后,继续培育各种煽情的情绪,日复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