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356|回复: 0
    收起左侧

    inWatch体验:真的需要功能大而全的手表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31 0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前些天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对智能手表不能不吐的槽”,参与投票的网友纷纷表示智能手表要能独立使用、要能打电话发短信、要能拍照、要能安装应用、要能监测健康等等。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智能手表inWatch Z,就满足了所有的这些需求,然而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我却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以目前的状况,我们对智能手表的期待是不是过高了?

    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手表,能够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富二代”也就索尼家SmartWatch 2和三星家的Gear了,其他草根起家的智能手表在外形上的致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我把inWatch Z的照片发在朋友圈上,很多人都询问什么时候买的Gear。inWatch Z是inWatch的第二款产品,之前的inWatch one C在造型上要更厚重一些。





    104735660.jpg







    从金属的屏幕边框到硅胶的表带再到摄像头的位置甚至产品配色,inWatch Z确实会不可避免的让人产生Gear的即视感,但inWatch Z在表身右侧power键旁边有个小麦克,左侧则加入了micro SIM卡槽,表带搭扣处黑色硅胶覆盖下的是一个骨传导扬声器,inWatch Z正是通过这些实现了通话。另外,表盘下方唯一的按键设计成了一个圆形的触摸键,在使用过程中这个按键承担的并不是“home键”的作用,而是“返回键”的作用。

    上手的另一个感觉是机器很重,当然并不是说98g的重量本身有多么无法接受,毕竟想要金属机身的高端感和蓝宝石的玻璃盖层必须妥协机身重量,只是这个重量放在一个手表上的感觉多少有些不自在。

    inWatch Z的屏幕采用了1.63英寸半透半反TFT屏,分辨率为240*240,这让它在即便在强烈的阳光下也能获得很不错的显示效果,但inWatch Z的屏幕在关闭状态下却不是全黑,而是会由于反光变成灰色。机器带在手腕上偏大,不过对于男生来说倒是足够霸气。





    其他主要硬件方面:inWatch Z采用了MTK 6572双核1.2G CPU和Ti sensor HUB协处理器,1G内存+8G存储空间,内置电池容量500mAh(不可更换),另外还配置了一颗500W像素的摄像头,支持蓝牙4.0和生活防水。

    inWatch Z的操作系统是基于Android 4.2深度定制的,其整体逻辑和iPod nano类似。锁屏界面显示时间,向四个方向滑动分别是快捷打开相机、短信;二维码图片(可替换)和进入应用界面。短信等消息也可以在锁屏界面显示并快捷进入对应应用。应用程序一屏四个排列,一级菜单里可以容纳14个应用+天气和日历工具(4屏),其余应用放在“全部应用”的二级菜单里。











    inWatch Z并没有音量调节实体键,在任何界面下从下向上滑动可以调出音量控制菜单,壁纸、应用程序管理和系统设置,以及后台程序管理和“home键”同样被放置在了这个菜单中。

    在任意界面从上向下滑动可以调出快捷开关界面,如果想要查看wifi和网络情况以及电量情况也是必须进入这个界面。Android系统中的下拉通知全部都整合进了通知应用里,设置菜单也进行了调整。








    和大部分可穿戴设备一样,inWatch Z也支持对运动的监控,但是目前只支持计步器功能,而且需要在手动开启和结束才可以记录,除记录步数之外也可以记录行进距离,适合用于有计划的徒步或长跑,但无法用于生活活动的记录。








    如果单就系统应用来说的话,不管从应用的展示,还是常用应用的界面上,inWatch Z已经做的足够易用了,但依然有几个小问题需要调整:

    1、受限于屏幕尺寸,inWatch Z只能支持9宫格输入法,这使英文的输入变得相当费力。加上按键本身都很小,触控本来就很容易出错,如果不是非常熟练,输入文字的时候真心很崩溃。我拿到的这只在屏幕下方和左侧的触控有点迟钝,但不排除是个别机器的问题。





    2、inWatch Z提供了超大字体模式以方便阅读,但大字体下有些地方的适配会出现问题,出现折行或叠字,希望在正式上市前inWatch可以对此进行修正。





    3、浏览器的适配还有很大的问题,不过估计会在手表上使用浏览器的人很少。





    在inWatch Z的宣传中主要强调的有两个很有特色的地方,第一是它可以独立使用接打电话和收发信息等;第二是它可以安装几乎所有的Android应用。用inWatch Z接打电话其实主要还是得依靠蓝牙耳机实现,虽然通过机器上的骨传导扬声器和麦克也可以通话,但是不得不面对3个问题:首先即便贴在脸上就能比较清楚的听到声音,但无论如何把手腕部分贴近脸部还是很累的;其次这样做虽然拉风但看上去有点傻;最后戴在手上时麦克的位置是在手背的,嘈杂环境下对方经常听不清。建议inWatch Z在销售时考虑搭配蓝牙耳机。

    inWatch Z上支持几乎所有的Android应用,部分也进行了比较好的优化,但是绝大多数应用其实只是针对屏幕进行了缩小的调整。而且很多较应用较复杂的按键设计其实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微信和淘宝等按键本来已经很小或很密集的应用,或者微博、知乎日报这种文字很多的应用,在inWatch Z上的显示效果尤其的不友好,按键反复适应才能按到和小到让人对眼的字体都会把你逼到失去耐心。inWatch Z目前还没有自己的应用商店,要先用自带浏览器安装豌豆荚等应用商店再下载应用。这其实足以说明智能手表在应用方面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对于这样一块屏幕,常用的应用必须做好针对性的优化才能满足使用需求,仅仅针对尺寸优化显然不够。








    不过如果仅仅从能不能的角度考虑,inWatch Z在如此之小的屏幕上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配和使用包括百度地图、QQ音乐、腾讯新闻、微博、微信、滴滴打车等常见应用,只是就别追求什么用户体验了。

    虽然支持的应用不少,但inWatch Z目前却只支持GSM 2G网络,这让人有些失望,不过据透露3G版本会晚些时候单独推出,有靠谱的网络很多第三方应用才有价值。inWatch Z也可以与安卓手机连接,但作用仅仅是管理手表和一些基本的设置。另外想要稍提一句的是,inWatch Z最近应该是已经支持在深圳地铁用深圳通的刷卡进站了,这算是个不错的尝试。

    续航方面我没有进行特别的测试,不过在我测试期间深度折腾的情况下差不多一天要充两次电,纯插卡待机状态下可以续航1.5天左右的时间,在我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比较费电的几个项目是:

    1、不用蓝牙耳机打电话的时候,差不多10分钟电话就会掉电8%左右(室内);

    2、开着微信推送并且小伙伴们开启劲聊模式的时候,机身会明显发烫并在2小时内掉电47%左右(室外);

    3、录音的时候,机身也会发热并且在录音2.5小时的过程中掉电65%左右(室内)。

    当然以上这几个情况并非是我专门为测试续航做的,因此我都插着SIM卡,并且没有刻意关闭后台程序,而且北京这两天的气温使得机身总是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这些都对耗电有很大的影响。加上我拿到的机器还是测试机,并不能代表实际上市的机器的水平。不过即便如此这个续航与官方发布时给出的数据还是相差太远,而且远远达不到使用需求。另外比较奇怪的是,我这台机器差不多在电量剩余10%左右就会自动关机,再充电则显示剩余电量5%,虽然不排除是个例的可能,但是电量这方面inWatch显然还要做更多的努力才行。

    不管怎么说,inWatch Z确实满足了用于对于智能手表强大的功能的幻想,对于一家刚刚拿到融资的公司,产品还需要改进是必然的。inWatch的产品从inWatch one C到inWatch Z确实也都表现出了足够年轻的活力和发展的决心。但如果说现在的inWatch Z真的可以算是个完美的独立产品么?或者说在现在的硬件技术下智能手表真的可以独立存在么?我觉得还为时尚早。如果你是想体验下功能大而全的智能手表是什么样,那么inWatch Z是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不错的产品,目前预售价1799元,不便宜,在官网和京东有售。如果你认真的在考虑用一个设备换掉你的智能手机,我劝你还是醒醒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