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喊房价高,真要降房价时,方知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杭州市政府不久前出台规定,自5月23日起,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超15%,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而在东莞,日前出现了开发商降价超过15%导致购房者无法网签的案例。 深圳规划国土委有关人士则干脆表示,深圳是最早明文规定对涨价和降价行为进行管制的,而大部分城市只是暗中执行而已。“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管控系统。” 当然,单说政府不让开发商降价,并不客观。事实上开发商的项目备案时,政府也是规定房价不能乱涨的。然而问题正出在这里,号称是市场经济,行政这只看不见的手却屡屡过界,强行将市场之手摁住,自己独自玩得不亦乐乎。 行政之手玩的兴起,注意到市场的感受了吗?市场价格有没有按政府规定的节奏走?过去十年间为什么房价单向暴涨?限价令又能否限得住降价? 首先,显而易见的是备案从来就没管住房价暴涨。因为土地实行拍卖、价高得者之后,房价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当中。开发商就算重新备案,单价2万元的房子重新销售时直接可卖3万,这个重新备案的过程,相当于是捂盘的过程,此时政府在助涨。 同理,房价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降价令也根本管不住房价,只有起到助降的作用。开发商若是重新备案,2万的房子再次销售时,可能直接一万多低开。除了起到不让开发商回笼资金,陷入经营困难、房价再跌的恶性循环之外,并不能起到真正托市的作用。 其次,真不让房价降,是想救谁呢?救开发商?不是,开发商主动降价难得一见,他急需回笼资金自救。这显然救的是政府自己。负债过高的地方政府,现在最缺的是钱。土地财政这一大头若出现不测,又没有其他合法的经济来源的话,债务危机恶化是分分钟的事。只是他这一招限降令却让自己陷入悖论之中:房价不降,房子砸在开发商手里,他们哪有钱去买政府的高价地炒地皮,哪有钱进贡土地爷呢? 一方面土地供应实行充分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房产市场是涨也不行跌也不行,搞行政管制。这显然是霸王条款,是真正市场经济所不能容忍的。在房价这一问题上,因为涉及政府自身的腰包,所以长期以来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行政和市场杂交在一起,最后搞得房价失调,民众和开发商都不乐意,政府一家独赚。 市场的归市场,行政的归行政。把保障房做足了,把土地供应充分了,别打卖土地赚钱的主意,大家才能皆大欢喜。 只是,任何改革一旦改到自己的头上时就难于上青天,看来房价莫能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