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 微信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888888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泰兴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242|回复: 0
    收起左侧

    学者称七夕节不是中国爱情节 呼吁勿误读传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2 09: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江苏泰州

            8月2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随着民间传说中的经典爱情代表人物牛郎、织女即将“相会”,各地商家为“中国爱情节”商战硝烟再起。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中国民间古老习俗。相传,每年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凡间的妇女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或源于牛郎织女再相会的凄楚动人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如今多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对此多位学者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爱情节,呼吁请勿误读传统。

      石家庄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勇教授表示,七夕节在古代从来不是什么爱情节,而是关于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文化节日,起源于中国,后遍及东亚各国。因要求妇女明确女红修养,节日活动以乞巧为主,故而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七巧节、“女儿节”。

      梁勇说,七夕节原本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各种乞巧活动。这是一个女性的节日,文化精髓就是学好女红,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之一。乞巧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区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节习俗如今在许多大城市已被某些人误读,甚至被扭曲为所谓中国的情人节,而失去了乞巧节本真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梁勇说,在韩国以及中国台湾,乞巧节的文化仍然保持着女性家庭角色定位的本色。家长鼓励少女学习女红手艺,传承男耕女织的传统美德。

      对此,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也认为,对传统节日要有正确的解读,中国七夕节按历史文献记载和传统文化内涵及表现民俗事项看,此节是乞巧的节日,是女人祈求上天或神灵使自己变得聪明伶俐,实现女人梦想的节日。“如果中国传统节日被商业外衣包裹后,节日的价值会变得轻多了,也容易造成误导。”

      郑一民说,节日内涵以女人为主体,是女人自省自立自强,实现女人梦想的节日,不是爱情。但客观说也有爱情因素在其中,如女人除实现自身目标外还有选择称心如意伴侣的梦想,“但完全称之为中国的爱情节,并不合适。”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认为,叫“爱情节”和“夫妻节”都有局限性,叫七夕节最为标准,如端午节一样本身内涵就非常丰富。但为突出爱情主题,叫“情侣节”也是探索和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泰兴生活网微信公众号
    泰兴生活资讯服务平台,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家政服务、二手闲置等信息发布!

    QQ|挪车码|手机版|经营性ICP:苏B2-20120344|泰兴生活网 ( 苏ICP备19030850号-1 )|苏公安网络备案:32128302001100 @泰兴生活网版权所有

    Discuz! X3.4Powered by © 2001-201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