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政策,拥有83万人口的修水县,应有1300名左右乡村医生,而实际人数是1946名。这表明修水县注册的乡村医生数量超标。 该县古市镇草坪村原卫生所所长张清文认为,正因为注册的“假乡村医生”太多,所以他们这些本应注册的“真医生”才没办法拿到执业证。 李原(化名)是江西修水县某村卫生所所长。五年前,当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他意识到“乡村医生的好日子马上要来了”。 就在他看着农村医疗条件不断转好时,一种因注册乡村医生执业证衍生出来的问题开始在修水浮现。 原本只有1300名乡村医生的修水县,实际注册乡村医生有1946人。如此之多的乡村医生背后,是一部分合法医生为了获得真正的身份认同而努力,另一部分通过非正当手段,套取新农合资金补贴。 兽医变人医 修水县大桥镇黄杨坪村的樊斌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大桥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畜牧兽医师”,另一个是大桥镇黄杨坪村卫生所的“中医技术推广员”。 1953年出生的樊斌,被熟悉的人认为是一个很“搞得定”的人。按其本人的说法,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镇兽医站站长,还兼任区农技站负责人,此外还管过一个竹木检查站。1996年,兽医站取消后,他到了农技站当副站长,开始卖种子、农药。后来农技站更名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他仍是负责人。 据一位知情者介绍,1970年代,樊斌曾上过一个医务班,但之后并没有做医生,而是到大桥兽医站接了父亲的班,成了一名兽医。但不知为何,他后来却办下了一个乡村医生证,这表明他是《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后,经修水县卫生局审核注册的首批乡村医生之一。 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获得执业证的各种途径中,有一条是通过县卫生局的相关培训及考试。但门槛是曾获得县卫生局颁发的乡村医生证书。如果是按照这一途径取得乡医执业证,则说明樊斌早在2004之前就已经是修水县卫生局认可的乡村医生。 按照黄杨坪村卫生所长樊为民的说法,樊斌并不在他这里执业,只不过是“挂名”。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挂名”在修水县各卫生所相当普遍。它指的是乡村医生注册在某村卫生所,但实际上并不在此上班。有的甚至本人并非医生,只是通过某些手段办下了“乡村医生执业证”。 比如,在古市镇居委会卫生所,注册于此的乡村医生有十几个,但包括所长何晋贵在内均不在此执业。真正在此执业的只有“防疫员”兼“中医技术推广员”樊华珍一人。南方周末记者曾到该卫生所就医,但并没有见到樊华珍,而是其女儿代其看病。她称自己是南昌某医院正式医生,因为还有一个“店”,母亲忙不过来,她便代替母亲。 在一位知情人士看来,古市镇居委会卫生所实际上是一个“影子卫生所”,主要用来安置镇卫生院的“关系户”。比如,注册在此处的一个叫“朱长花”的人,实际上是古市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卢大爱的妻子,她虽然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但其实在古市镇中心卫生院上班,是该院的护士。不过,南方周末记者在国家卫计委网站上查询发现,朱长花并没有取得护士执业证。 另一位叫冷伟峰的乡村医生,虽然注册在古市镇居委会卫生所,但同样是在古市镇中心卫生院上班。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冷拥有助理医师资格证,但他今年仍以乡村医生身份被纳入相关培训计划。 乡村医生人数超标 从2005年起,修水县开始推行新农合制度。之后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乡村医生执业证的价值开始逐渐显露。 根据相关政策,在修水县,每名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的人员每年可获得1800元的政府补贴,如果是“三员”(即卫生所长、防疫员、中医技术推广员),则另外可获得1200元的补贴。这意味着兽医樊斌每年可获得三千元的乡村医生补助。而按其说法,自己每年从农技站也能拿到几千块的补助。 “乡里乡亲的,反正(给的)不是我的钱,(是)国家的钱,这点好处我为什么不能给他做呢?”樊为民曾如此解释为何同意樊斌“挂”在其卫生所的原因。 据李原介绍,在修水县各镇还有个“土政策”,那些仅仅是“挂”在卫生所、实际在外地打工的乡村医生,并不领取每年1800元的政府补贴,但这笔钱上面会照发。那么它最终落到谁的手里?“一位卫生院院长私下跟我说,大头归了上面,小头归了卫生院。” 不过,按照这一“土政策”,如樊斌这样“挂”在卫生所但实际卖种子农药的“乡村医生”,仍然可能拿到1800元。因为他没有到外地打工。 修水县古市镇草坪村原卫生所所长张清文认为,正因为修水县卫生局注册的“假乡村医生”太多,所以他们这些本应注册的“真医生”才没办法拿到执业证。 李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按相关政策导向,修水县曾考虑继续加大对乡村医生的扶持力度,甚至将把乡村医生纳入编制发工资。但因为注册的“假乡村医生”太多,一直“不敢放”。“真‘放下来’会杀人的。”李原转述修水县卫生局一位负责人的话说。 据李介绍,修水一些长年“挂”在卫生所的“假乡村医生”并不仅仅是贪图那点政府补贴,而是期待将来政策好了可以入社保拿退休金。 套取新农合资金 据李源介绍,近年来,为了套取新农合资金,修水县不少村卫生所出现开假处方等弄虚作假现象,新农合门诊量数据连续两年出现异常。 原来,按照修水县的新农合政策,农民每年所交的数十元统筹基金纳入到家庭账户,即使不生病,这笔钱年底也会“清零”。而大部分参合农民并不生病,为了防止账户被“清零”,农民会在卫生所引导下开一些并不需要的药,以花完个人账户里的钱。而卫生所也会从中获益——每开出一张处方,就会得到6元(今年已升至8元)的新农合统筹资金。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吸引农民把钱“下”掉,有的卫生所专门进了一批用来炖鸡汤的补品,在处方上开为基本药物报账。一边骗取新农合资金,一边赚取基药与非基药之间的利差。 据知情人士透露,某村卫生所甚至还曾瞒天过海,在参合农民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把其账户里的钱“下”掉,结果被发觉,几位村民去该卫生所搬走了几箱药作为补偿。卫生所担心其他村民发现后也来搬药,只得暂时锁门。 由修水县农医局公开的“2011-2013各乡镇参合与补偿情况统计表”表明,全县所有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门诊、住院人次数据异常现象,马坳镇在其中并不算重。 在今年四月份的一篇关于新农合的问答文章中,修水县农医局承认,的确有通过新农合账号弄虚作假、套取门诊资金现象。但认为是“极少数个别现象”,“门诊统筹主流是正常健康的”。为了刹住这股风,上面出台政策,给卫生所每月门诊额设限,超了不予报销和补贴。此外,在发现这一弊端后,今年的家庭账户也不再清零。李原说,尽管反复宣传,但一些去年因“清零”认为吃了亏的参合农民已不相信,仍到卫生所要求把账户里钱花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