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市商务局传来喜讯,去年1至11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家,累计完成协议利用外资8.0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完成泰州市交指标,完成外资总量和项目数均列泰州三市三区首位。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资利用面临土地供给紧张、环保门槛提高、资源要素趋紧等诸多不利因素。如此情况下,我市外资利用却逆势上扬,在泰州三市三区上演一枝独秀的好戏,着实令人称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 ‘三大战役’战略的实施,得益于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得益于各部门单位的跟踪服务。”市商务局局长刘新华一语中的。 ○特点一:外资投入领域转“绿” 区别于以往外资项目大多集中在化工领域的现象,去年我市不少新设外资项目领域涉及新能源、电子及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大有转“绿”变“轻”趋势。 城区工业园签约的江苏欧林卡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由台湾客商陈达人注册成立,总投资额9724.4万美元,主要生产及销售电动区域车、电动自行车,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新能源项目。 城东高新区引进的江苏富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香港盈丰商贸有限公司出资,业务涉及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日产产品的技术服务等。公司负责人成建军说,正是看中了我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高新区的定位,企业决定抛来“橄榄枝”,争取做大做强电子产业。 位于虹桥工业园的市曙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冶金设备、化工设备、矿山成套设备等,是一家向高端装备制造进军的外资企业。企业去年3月份获批,当月即实现3250万美元注册资本到账。 部分外资项目招引由化工转向非化工,由“重”变“轻”,由“灰”转“绿”,见证着我市工业正经历着生态嬗变。 ○特点二:外资单体规模显“大” 去年,裕廊化工有限公司与法国阿科玛公司在经济开发区举行合作签约仪式。阿科玛公司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并购了泰兴裕廊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泰州市晟科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额达2.9亿美元。阿科玛执行副总裁马克舒乐感言:“此次收购是阿科玛在实施集团增长策略和2016年销售目标过程中所创下的又一里程碑, 对巩固和提升阿科玛集团在高增长国家的市场地位意义重大,为阿科玛在亚洲丙烯酸单体行业奠定强有力的竞争基础。通过本次扩张,阿科玛完善和平衡了全球三大洲强有力的工业和商业网络。” 去年深圳招商活动中,总部位于香港的深圳中燃投资有限公司在黄桥工业园设立了泰兴中燃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总额9998万美元,取得了我市引进投资性公司投资的新突破。 该公司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报批手续,目前已有2500万美元到账。 动辄投资过亿美元的外资项目,近年来在我市不在少数,这归功于我市“招引大项目” 的重要策略。近年来,我市实施的大项目带动战略和挑商选资战略成效明显,外资大项目对我市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的提升及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去年新设的26个外资项目中, 协议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总额近5.11亿美元,占全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量的64%;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2个,总额近2.16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85%。 ○特点三:外资增资势头变“猛” 近年来,我市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补充产业链缺失环节,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大力发展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去年8月开始,我市启动外资审批改革,进一步简化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登记流程,实现“告知承诺+格式审查”,大部分项目受理第一天就可办结批复文件,第二天即可拿到批准证书。 去年12月23日,我市举办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座谈会,邀请11家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对全市相关部门服务工作进行现场“打分”,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业优势更明显了,审批速度坐上“高铁”了,服务水平更贴心了,换来的自然是外商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外资增资热潮。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股东新加坡新浦化学私人有限公司累计进行了10次增资。去年6月份,企业为投产丁辛醇项目增资近3亿美元,实际到账5482万美元。目前总投资额达9.6亿美元,是我市投资总额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同在产业链上的另一家企业——联成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去年先后两次被台塑集团增资,其中 3 月份投资 9600 万美元,9月份投资4020万美元。目前, 台塑集团已累计在我市投资企业4家,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 数据显示成绩,更催人奋进。去年全市外资企业增资9家,增资项目数同比增长50%, 协议利用外资增资额近1.73亿美元,同比增长28.3%;实际利用外资增资额近1.6亿美元, 同比增长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