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1月14日17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张万年同志1944年8月入伍,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据新华社 盘点张万年军旅生涯:五次荣立大功 战争年代,张万年先后参加胶东抗日、本溪保卫战、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作战英勇,不怕牺牲,五次荣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参加过广东剿匪、保卫东南海防、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历任陆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三六八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三六七团副团长、团长,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陆军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陆军第四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二七师师长、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在各个岗位上,都出色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既经受了军事斗争的考验,又经历了各级领导岗位的长期磨炼,积累了丰富的治军和领导经验。 解放战争 塔山阻击战激战六天六夜 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他的老领导张万年。他写道,发生在1948年10月的塔山阻击战是我军历史上规模、时间、残酷程度均罕见的坚守防御战。张万年当时作为通信股长参加了六天六夜的血战,塔山因此成为张万年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 “塔山的地名里虽然有一个‘山’字,但实际上只是一些起伏不大的丘陵,并不是真正的‘山’,不能构成坚守防御的险要地形,但张万年和他的战友们硬是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保障了锦州战役全局的胜利。”熊光楷写道,战后,当时的四纵领导发誓死后葬在塔山,与烈士们长眠在一起。 指挥对越反击战被赞“越军克星” 邓小平对其指挥赞赏有加 据《张万年传》记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张万年为“铁军师”师长。张万年熟悉地形和敌军特点,因此,敌军既惧怕又恼怒,打出了“消灭一二七,活捉张万年”的标语口号。 1979年3月3日19时,张万年接到军首长指示:因正面进攻某市的部队尚未赶到指定位置,总攻该市的时间改为4日早上7时。正准备渡河的某团二营和火箭炮营当即奉命停止行动。 张万年陷入两难之境。后面的部队停止渡河,已经过河的两个营就呈孤军突出之势。若夜间对方部队突然重兵压来,展开攻击,两个营势必背水作战。如果不撤回来,则有被对方吃掉的危险。可是,对方一旦重新占领河对岸,加强防守,再次渡河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张万年很快定下决心,并上报军首长:以攻为守,“指南打西”,搞乱对方的神经,提前瓦解对方重兵可能对我过河部队的攻击行动。 这一行动当晚奏效。对方被解放军炮兵和步兵的“异常活动”搞蒙了,匆忙进行了一夜的紧急调动,根本无暇顾及“铁军师”控制的渡口。 1979年5月12日,《解放军报》刊登长篇访谈《杀鸡用牛刀——师长张万年谈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问题》,邓小平对他也赞赏有加。 盘点张万年上将生平:十三次落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统帅过千军万马、经历过无数生死的大将军。《张万年传》中,记录了他的十三次落泪。张万年一生戎马,接受过残酷战争的洗礼,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这样的铁骨男儿怎会一次又一次潸然泪下?我们不妨细细数来。钢铁汉子为何落泪? 第一次,被逼讨饭 张万年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部的黄县。1942年,胶东持续三年大旱的第二年,庄稼基本绝收,张万年全家生活陷入绝境。14岁的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全家人饿死,于是动了讨饭的念头。“当他向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那极要面子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但她什么也没说,流着眼泪,默默将一个筐子递到儿子手里。张万年也哭了。”(《张万年传》上册,第13页) 第二次,父亲被日本兵打 1943年,胶东持续大旱的第三年。初春的一天,张万年家里已经断顿,父亲张金满因为出门借粮,没能按时为日本人出工。伪村长带日本兵到张家抓人,一进门就拿枪托猛打张金满。“父亲被日本兵押走了,张万年和母亲、二姐抱头痛哭”,“极度的耻辱和痛苦在他胸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张万年传》上册,第15页) 第三次,被身边战斗英雄激励 1944年春,16岁的张万年参加了八路军,成为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的一名战士。当时,胶东军区部队有位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叫任常伦,1944年11月在与日军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刚参军不久的张万年“流着眼泪向连首长交上了决心书:‘任常伦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像他那样去战斗!’”(《张万年传》上册,第29页) 第四次,在新式整军运动中诉苦 1948年3月,张万年所在部队开始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在全连的诉苦大会上,张万年第一个登台。讲到伤心处,他痛哭失声。他在台上哭,战友们在台下哭。讲到地主、日本侵略者、汉奸对老百姓的盘剥时,他的牙齿咬得咯咯响。”(《张万年传》上册,第98页) 第五次,在改编国民党士兵过程中诉苦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张万年所在的四十一军面临改编傅作义部队的任务。一名战友出师不利,遇到了改编部队明显的抵触情绪。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张万年带头在这些被解放的国民党士兵面前诉起了苦。”“说到悲痛的地方,他忍不住失声痛哭。”“他的回忆深深地打动了大家的心,有两名‘解放战士’当场就哭起来,一颗颗长期冰封的心终于‘解冻’了。”(《张万年传》上册,141页) 第六次,第一次见毛主席 1949年3月25日,张万年作为英模功臣参加了西苑阅兵,光荣地接受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的检阅。“当检阅车队经过张万年面前时,他望着毛泽东主席伟岸的身躯,看着领导人们亲切、和蔼的面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张万年传》上册,147页) 第七次,“文革”中被误解 1971年,张万年任“铁军师”师长,曾在“林彪办公室”当过七年秘书的关光烈任该师政委。“九一三事件”后,由于师政委的原因,加上该师与林彪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上级派来工作组彻查“铁军师”。时任“铁军师”师长的张万年自然是重点,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张万年委屈过、痛苦过,还因为遭到误解而流过泪。”(《张万年传》上册,327页) 第八次,痛哭毛主席逝世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张万年一遍一遍地对警卫排长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张万年的今天啊!”说罢又泣不成声,痛哭了一场又一场,人整个就掉了个形。(《张万年传》下册,第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