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价格不贵、造型时尚可爱的电暖宝成了“御寒神器”。昨天,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电暖宝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结果显示,市场上的电暖宝抽检合格率仅有33.3%,而网购产品的合格率更低,其中1号店、京东商城和天猫三家被抽样的电商中,1号店以12.5%的合格率垫底。 网购电暖宝合格率 1号店垫底 电热暖手器俗称“电暖宝”。这次共抽检了57个批次的电暖宝,检测人员分别从电商、商场和超市等渠道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合格产品只有19个批次,合格率仅33.3%。据介绍,主要的不合格项目是标注和说明、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结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 其中从电商购买的电暖宝共有27个批次,分别来自1号店、京东商城和天猫。三家电商按照合格率排名,即使排在首位的天猫,合格率也并未过半,只有44.4%,而京东和1号店合格率更低,分别位20%和12.5%。 总体来说,实体店的合格率达到四成,要高于电商的合格率25.9%。 “这次抽检的电暖宝合格产品各个价位的都有,价格从18.9元到98元不等。”苏州市质量监督检验所电学检验室主任段勇说,其实抽检的合格率与价格关系并不明显。 新式USB电暖宝 全不合格 这次抽检的电暖宝共有三个种类,一种是内充液体的柔性暖手器,一种是硬壳暖手器,还有一种新式的USB充电暖手器。这三种电暖宝的合格率各有不同,其中柔性暖手器共43个批次,合格率位39.5%,而硬壳暖手器9个批次只有2个批次合格,合格率位22.2%。所谓的新式充电暖手器共5个批次,“全军覆没”,在标注和说明项目上全都不合格。 “电暖宝的厂家准入门槛低,一些小作坊或者小企业也在生产,他们的管理水平低,对国家标准不了解,生产出不合格产品就不难想象了。”段勇说,新式的电暖宝,目前没有可参照的要求标准与之相对应,虽然从构造来看暂时不会引起重大安全隐患,但不能保证以后跟风的生产企业不会使用其他类型的电芯,或者为了追求暖手的效果,提高电热片的功率。“只要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起危险。在没有相应标准约束的情况下建议消费者慎用充电暖手器。” “做成玩具造型的电暖宝其实很危险。”段勇介绍,这次抽检中他们发现,市场上大量电暖宝做得很花俏,有的做成小动物形状,很容易被儿童当成玩具,这次就有4个批次样品因为造型会被儿童当成玩具而被判不合格。实际上,按照玩具的标准规定,产品必须使用24伏特以下的工作电压。 “电压达到220伏特的产品如果被儿童当成玩具,是非常危险的。”段勇说,如果在充电时,儿童碰触到这些玩具造型的电暖宝,可能发生触电等危险,“玩具有专门的标准,依据儿童对玩具抓、摔、啃、咬可能造成的危险,对玩具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一般电暖宝是无法满足这些规定的。”段勇提醒家长们,千万当心自己的孩子,别让他们玩自己家里的电热电暖宝,以免发生意外。 当心玩具造型的电暖宝“坑娃” 买电暖宝时,很多消费者常常会摸一摸,辨别这些电暖宝是否是电极式的。“臭名昭著”的电极式电暖宝实际上早已被禁止销售,但这次抽检中仍然有12个批次此种类型的电暖宝。据介绍,这些电暖宝主要来自网购。 段勇介绍,使用电极直接对水加热可以降低成本,但产品一旦漏水,就会引起触电,因此安全标准明确规定该类产品不允许使用电极加热方式。 除了偷工减料的电极式电暖宝,还有一些产品在绝缘层上“很节省”,这次就有13个批次的产品因此造成了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项目不合格,一旦基本绝缘损坏,就会使消费者直接触电,很不安全。 电源线“变细”的做法也同样存在,有16个批次的产品使用了比较细的电源线来代替。“这种情况下,在给产品充热时,电源线过热,加速老化,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也必然会增加电能消耗,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段勇说。 禁售的电极式电暖宝别再买了 抽检不合格最严重的问题在标注和说明项目,有的是标注不全,有的则包装上全是英文,一个中文字也没有。有的甚至直接就是“三无产品”,产品没有任何标注。说到标注和说明,很多消费者不以为然,认为这个项目并不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无伤大雅。 但专家提醒,标注和说明不全,最普遍的问题是标准规定应该提醒消费者的安全告知不完整,说明生产者对于应该遵循的安全标准并不了解,而且对于使用的提醒也不完善,很容易造成消费者使用不当,引起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