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在济川街道鼓楼社区荣泰小区有一对年轻人谈恋爱时,小伙提出结婚的条件是能够与他一起照顾姑母一辈子,后来这位善良的姑娘答应了小伙的要求,这就是夏国庆、高彭仙夫妇。婚后,他们像孝敬亲生父母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孝敬照顾姑母,不离不弃。如今,夏国庆的姑母已经91岁了,老人过得温馨安逸。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多次“运动”的冲击,给夏国庆的家庭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年幼的夏国庆与父母分离,姑母夏惠芳毅然将他从安徽省合肥市接回老家泰兴。为了照顾他,夏惠芳终身未嫁,含辛茹苦地抚育他长大,给予他父爱、母爱。夏国庆自懂事后,就发誓要报答姑母的养育之恩,照顾姑母一辈子! 后来,父亲平反,落实政策,返回合肥市所在的工作岗位,父亲想让夏国庆也到合肥工作。作为平反条件,组织上也同意在系统内为夏国庆安排职位,这对从小就渴望父爱的夏国庆来说,是回到父亲身边的最佳机遇。 “小时候,我看到别人家父子逗乐的温馨场面,会悄悄落泪。”夏国庆告诉记者,就是现在已为人祖父,想到父母也常眼眶潮湿。但是,这迟到的父爱让他既渴望又无奈,他舍不得年迈的姑母,“要怀着感恩的心,孝敬养育我的人!”所以,他毅然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坚持留下来照顾姑母。 夏国庆不但说到了,而且做到了,并且几十年来,始终如一。 改革开放后企业改制,夏国庆作为副厂长、分管单位常务工作,又是厂里销售及业务骨干,在同行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地的竞争对手想方设法用高薪来挖他,但因为工作地点太远了,不方便照顾姑母,他都一次次地拒绝了。 姑母退休后,年事渐高、体弱多病,夏国庆夫妇精心护理照应。老人生病时,夫妇俩衣不解扣,坚持在床头照应。老人腿脚不便,夏国庆从四楼将老人背到楼下,送往医院就诊,直至病情好转。姑母拉肚子时,床单被子衣服脏了、臭了,吃饭不小心将食物洒在衣服、桌子、地面,遇到这些情况,夏国庆夫妇总是毫无怨言,一边安慰老人,一边细心清理。 姑母83岁那年,上卫生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医院建议要换人工股骨,从未动过手术的老人十分害怕,坚持要出院。夏国庆上网咨询名医、找资料,发现老人一旦长期卧床,将会带来肌肉萎缩、器官衰竭、心血管疾病、皮肤褥疮等等,还会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夏国庆用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耐心地做老人的工作,并请出亲戚、朋友、医生来讲说利害关系。 姑母终于思想通了,她知道侄子这都是为了她好。从姑母摔伤住院一直到病愈能拄拐下床行走,夏国庆夫妇轮流在病床边服侍,端茶端水、端尿端屎、按摩推拿、翻身擦澡。老人卧床近三个月里,其中包括最热的夏天,身上没有发生一点褥疮和痱子,身体养得白白胖胖,并恢复了行走能力。如今,夏惠芳逢人就夸“是侄子夫妻救了我的命”。 由于住在四楼,年迈的夏惠芳不方便下楼理发了,夏国庆买来理发工具,自学理发。现在,他每月都要帮老人理一次发,老人直夸侄子手艺好。人老了,胃口不好,夏国庆夫妇每天都要考虑三餐如何配合老人的营养结构特点,调换菜品,让老人吃得香。一家人吃的菜和汤等,一切都迁就老人的喜好和口味,无论刮风下雨、炎热还是寒冷,夏国庆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买早点,即使晚餐,也是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得高兴。 夏惠芳已进入90高龄,有时脑子也会糊涂,甚至会出现幻觉幻听。为了逗老人开心,夏国庆夫妇两个年过60的人,有时还得彩衣娱亲,像小孩子一样,在老人面前“调皮”,装傻、幽默,逗老人开心。老人喜欢吃零食,夏国庆夫妇都要买些新鲜易消化的零食放在老人房间里,老人的床头柜上每天都有三种以上零食。夫妇俩逛超市,看到新奇的、刚上市的零食、水果,不管价钱多贵,都要买点来给姑母尝鲜。 为了保证老人身体健康,夏国庆夫妇还学会了测量血压、心跳和测体温,随时注意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变化,做到防患未然。老人睡得很晚,起得早,夏国庆夫妇总要等到老人熄灯才放心上床睡觉,深夜或凌晨听到老人房间里有响动,就立即起床服侍老人。夏国庆说:“为了防止老年痴呆,我们常年订了报纸给姑母阅读,为了引起姑母的阅读兴趣,我们常常把一些社会上的新闻和稀奇的人和事说给她听。” 百善孝为先,“孝”是人品德中最重要的,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夏国庆夫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儿子夏俊做了榜样,他常教育儿子说:“是姑母含辛茹苦把我培养成人,你也要孝顺姑奶奶。”耳濡目染,感受父母熏陶的夏俊从小就孝敬姑奶奶,他从小就和全家人一样关心姑奶奶,没有一点独生子女的娇贵之气,夏国庆夫妇有病有痛时,儿子就是照顾老人的帮手。 夏俊现在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每次打电话回家都要请姑奶奶听电话,向她问好,同时还经常寄些保健品给姑奶奶。重孙的出生,让夏惠芳从姑母、姑奶奶成为姑老太。70岁、80岁、90岁,夏惠芳不断享受着天伦之乐,她那历经沧桑、受尽艰辛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