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3时许,有记者在会宁县交通局暗访时发现,一间门牌上有“副局长”字样的办公室的门半掩着,透过门缝记者看到一名男子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记者推门进入后,该男子神色慌张,双手抱起鼠标,急忙关闭屏幕页面。(《西部商报》) 堂堂副局长居然于工作时间看黄片,这无疑是本新闻最大的看点。从该副局长硬盘200多部的“存货”来看,其可谓此道“高手”,这么大的“存货”量仅仅搜集、整理就需要怎样的时间和精力啊,若再加个上看呢?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此,就妄断这些“资源”均为其于工作时间所整合。但从此次的“意外”曝光来看,这位局长大人,显然花费了不少工作时间,那个建立于记者暗访前十多分钟的文件夹,就是最好的证明。 副局长上班时间看黄片,是真的没有工作可干吗?当然不是,作为副职,自必分管一摊,需要谋划、需要推进的工作太多了。而这位呢,却能把工作抛掷一边,悠闲的看起黄片来,说到底就是“作风病”没有得到该有的治疗,以至于“闲”的无所事事。问题虽然出在个人身上,但责任属于会宁县所有相关部门,如果平时管理严格、监管到位,会出现如此雷人之事吗? 另一个看点在于记者。可以说,若没有记者到位的监督,这场“大戏”是无从欣赏的,或许这位副局长至今还似模似样地指导工作呢。 虽然如此,记者于此次曝光中的瑕疵依然不能略去。作为记者,手中紧握的只有报道采访与舆论监督的权利,而无执法权。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记者为了取证,显然是强行翻看了该副局长的电脑,而这个权利是记者所不具备的。 当然,笔者在这不是想给那位“不作为”副局长辩解什么,而是想表达,我们不能为了某种正义,而放弃秉守正义。具体在此次事件中就是,我们不能为了抓住为官不为的官员,就可以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显然,在这个正义的实施过程中,已存有了非正义的因素,所以,不可取。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一切言行,都该以依法依规为大前提。 那么,是不是对于“上班看黄片的官员”就得放任不管?当然不是,就拿此次为例,记者完全静候于办公室,向当地纪委举报,共同查处此违规事件。 自然,纪检监察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加大监控的公开力度,比如,多举行一些邀请媒体共同参与的检查、督导,一者,加大了公开力度;二者,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尴尬。如此,岂不皆大欢喜。什么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