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伦 通讯员 季成)日前,城东高新区2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均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竞争优势强、发展前景广的项目。其中,海上油气平台桩腿项目投资1.16亿元,项目建设期一年,达产达效后形成国税开票销售2亿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以上;中石化环保安全设备项目总投资1.08亿元,预计今年实现国税开票销售5000万元、上缴税收400万元。
“我们将始终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园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和主抓手,坚决打好项目大突破和突破大项目攻坚战,确保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落户2个,努力形成重大项目梯次推进、滚动开发的良好态势。”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对此,副市长、城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顾刚直言不讳。
为此,该园区将始终坚持高点定位,聚焦高新产业,全力推进项目大突破。在项目招引上,坚持全员参与,采取委托招商、定向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加快储备一批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服务产业、新能源产业、健康产业项目信息,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突破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促进上下游项目快速集聚,产业链不断拉长加粗,形成“抓一个就能带一片”的辐射效应。按照“一般项目12个月内竣工投产,重大项目18个月内竣工投产”的要求,继续完善项目包保推进、跟踪督查、激励考核等机制,及时研究破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瓶颈制约,在倒逼低效用地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腾笼换鸟”的同时,全力促进磁耦合、超级储能器等高新技术项目快签约落户,海洋平台桩腿、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业等项目快开工建设,超微滤膜水处理设备、压载水管理系统、无人机发电机系统等项目快投产达效。
“项目是种子,园区载体是土壤,优质服务是阳光雨露。项目来了,帮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外在要素缺一不可。”顾刚用形象的比喻,暗示园区将继续在硬软环境上狠下功夫,进一步聚力载体建设、聚心优质服务,扮靓优化投资环境。
围绕功能升级、体系配套、品牌创建等工作,城东高新区将全力搭建公共服务载体,创优园区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计划投入5亿元,重点推进居民安置区、邻里中心建设,配套实施道路、绿化、亮化等工程,着力完善商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产城相融发展水平。结合创建省级高新区的目标,投资3亿元,加快建设科技广场、企业服务中心,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研发、展示、交易、孵化加速、高端培训一条龙服务;启动建设上海交大泰兴慧谷产业园,年内建成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泰兴分中心,5年内引入高新技术项目20个以上,培育上市企业2-3家,引进双创人才团队5-8个。充分整合园区现有的资产和资源,积极推动智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双A”级资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尽快形成园区金融资源集聚效应。
“我们将把服务企业作为首要责任,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上下功夫。”顾刚说。引导支持企业通过高端合作、高位嫁接等形式,扩大发展规模,提升发展质态,进一步培大育强。引导支持蓝电环保、河海给排水、亚太泵阀、科兴电器等园区重点骨干企业走资本运营发展之路,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陆续上市,其中2015年蓝电环保在创业板上市,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在用足用活省、市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园区出台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孵化器及院士、博士工作站等平台,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资本运作、企业管理、运营策划、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行家里手,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多元需求,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