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冰 通讯员 顾亚俊)“抢抓新一轮沿江发展机遇,推进沿江融合联动发展,进一步研究修编《泰兴市沿江发展总体规划》,围绕沿江一体化,深入研究沿江产业布局规划、沿江城镇布局规划,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市委书记孙耀灿在市委第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提出沿江开发发展战略,打造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这是站在新起点上,面对新使命、新机遇作出的科学决策。一年来,我市围绕“以港兴市”和“沿江一体化发展”总体部署,切实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港口转型发展水平,努力促进临港产业和沿江经济发展,正逐渐把“肥沃”的沿江地区及其延伸地带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工业主引擎和新型城镇的示范区,使沿江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高标准规划 利用好每一寸黄金岸线 2013年6月,省委对苏中地区尤其是沿江地区下一步发展作出重要决策部署。我市审时度势,适时出台《加快沿江发展的五年推进计划(2013-2017)》,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沿江地区将按照转型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总体要求,大力推进“以港兴市”和“沿江一体化发展”战略,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为实现“全面领先苏中、加快融入苏南”发展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去年,我市通过高端嫁接、高标准配套,加快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高端合作项目,进一步放大岸线资源对化工、能源、造船、金属材料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和港口物流等沿江优势产业的吸附作用,完善了港口发展规划体系,编制了《泰兴市沿江一体化开发总体规划》、《泰州港泰兴港区总体规划》等,积极构建“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沿江港口发展体系。
“《泰兴市沿江一体化开发总体规划》去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泰兴港区总体规划》和《天星洲及临港产业发展区控制性详规》形成送审稿。委托南京水科院进行天星洲码头群定、动床试验,已通过专家评审。委托长江航道院进行天星洲专用航道物理模型实验,已完成建模,正开展有关试验。”市沿江办主任马书宁介绍,制定《泰兴市长江岸线资源使用管理办法》,对长江港口岸线实行统一管理,强化新建占用岸线项目准入机制和不合理占用岸线项目的退出机制,进一步促进岸线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通过整治整合,我市沿江新增港口岸线20km,其中深水岸线10km,非深水岸线10km,增加物流仓储用地近万亩。
我市按照“规划一批、申报一批、建设一批、整合一批”原则,加快港口码头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着力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健全,集港口装卸、仓储配送、商贸集散、综合保税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围绕创建国家一类独立对外开放口岸和综合保税区,科学制定口岸长远发展规划,完善海关、海事、国检、边防等口岸驻泰单位配套设施,依托开发区南片区岸线整合等重点项目,加大对国际知名港口物流企业的招引力度,搭建化工、油脂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创建保税物流中心,同时不断完善仓储、运输、商检、报关、保税、信息等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努力把我市沿江港口打造成长江下游重要的产业港和物流枢纽。
高投入建设 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工程 正在建设中的金燕仓储液体化工码头目前已建了四分之一,而在这之前,这条长江岸线边上分布的是一些小企业自建或者是违建的一些小码头,长江岸线利用率不高。去年,我市进行整合和重新规划,有效提高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助推了企业发展。
该码头由市金燕仓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8亿元,建设2个3万吨级和2个1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220万吨,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总经理戴永生介绍,去年,企业进行码头主体工程施工,同时结合液体化工仓储项目一起实施。液体化工仓储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环评,从今年3月份开始,准备建设仓储及上部结构,到今年底,整个码头和仓储项目能够完成全部建设工程。
为进一步提升新一轮沿江发展的层次,加大岸线和腹地资源整治整合力度,市委明确提出打造“泰兴港”品牌。去年,泰兴港区完成港口建设投资6.01亿元,新增设计通过能力457万吨,实现货物吞吐量2818.36万吨,同比增长36.61%。太平洋液体化工码头改扩建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过船港务公司通用码头改扩建工程正在试运行,即将竣工验收,沙桐洋思港码头、鑫福船厂舾装码头完成交工验收。大洋造船舾装码头通过省厅港口局岸线审查。新浦1#、2#码头加固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过船港务公司通用码头加固改造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三木化工码头加固改造、金燕仓储液体化工码头、阿尔贝尔化工码头工程开工建设。
马书宁表示,通过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到2017年,我市沿江港口将新建万吨级泊位15个以上,新增综合通过能力300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000万吨,初步形成现代化的泰兴港,使得“泰兴港”成为全市转型发展的示范区、特色发展的引领区、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高起点开发 沿江物流项目进展迅猛 金色的阳光一泻千里,站在新浦化学二号液体化工码头上,随处可见吊塔林立、车辆穿梭、人影攒动的景象,无不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去年上半年,该码头经过改造正式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它的靠泊能力由原来的4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万吨。
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落户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经过数次扩建发展,现已经成为开发区发展的领头羊。公司负责人说,当初企业落户泰兴,主要看中的就是沿江优质岸线资源,从去年开始,公司就投资2000多万元,对原有的码头进行改造升级,以更好地利用我市优越的岸线资源。
总投资10亿元的振华油脂,是一家专业生产大豆油的企业,通过近3年的发展,港口进出量大增。过船港务公司调度室主任史红兵介绍,全年码头有180万吨的进口量,另外还有60到70万吨左右的豆粕从码头上装船出去,全年吞吐量在240万吨左右,占港务公司整个吞吐量的二分之一左右。
目前,该企业为提高接卸速度,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大豆输送皮带机,已投入使用,整个大豆船舶在码头的待港时间缩短了二到三天时间。同时,该企业正利用下游预留的300米岸线,准备启动7万吨泊位相关手续的报批工作,争取两年内投资建成3个7万吨的码头。
目前,我市港区对外开放码头现有9座、外贸货物监管场所17处、进口保税仓库1个。近年来,我市每年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关税均超过泰州市的1/3。泰兴港区外贸进出口量437.2万吨,同比增长2.8%,其中进口394.2万吨,出口43万吨,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5.7亿美元,实现海关税收27.2亿元,同比增长15.1%,接卸外轮1286艘次。
高效率管理 提升服务效能 产业集聚渐趋强势,沿江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向沿江地区集聚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胜枚举。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提升港政管理水平。
马书宁介绍,早在2010年,我市就整合交运局港口管理、发改委沿江开发、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口岸管理、水务局天星洲整治开发等职能,组建市港口管理局,与市沿江开发管理办公室、口岸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港口规划编制、岸线利用、审批建设、监督管理、对外开放实现“一个部门扎口”、“一条龙服务”,不仅有利于统一规划,避免多头管理,而且直接提升了岸线使用和港口建设效率。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去年,我市进一步完善沿江开发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市沿江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下发《加快沿江发展的五年推进计划(2013-2017)》,按照“目标化管理、项目化考核”原则,将沿江港口建设列入主要推进项目,明确责任,逐年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港口发展。
“针对‘省直管县’试点后建设、安全、质监、招投标监管等权限下放,面临专业人员不足、管理压力增大的实际,积极探索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由化工、特种设备、港口工程建设、港口安全管理等行业专家组成的港口安全生产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强化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加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加强设施设备配置,2014年在安全预案编制、第三方安全检查、专家咨询、码头前沿统一水下地形扫测、购置港政执法车、艇等方面,累计投入近600万元。”马书宁说。
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上,市沿江办与沿江园区建立联合值守、物资共享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港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建设主管与质量监管一体化优势,通过外聘专家等方式,组织对在建码头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和质量安全综合督查,以“平安工地”验收为抓手,督促企业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施工安全。加快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集实时监控、视频会议、远程评标、港口安全监管与应急管理系统于一体的信息监控中心。
通过强化管理,去年,市沿江办共组织各类检查14次,查出各类隐患675处,督促整改落实675处,隐患整改率100%。依法开展港口经营许可工作,做好《港口危险货物附证》核发工作,沿江港口《港口经营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泰兴港区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及港口设施保安事件。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