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蒋凯)1930年初,36岁的梅兰芳先生赴美国巡演,出发前,为了让美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京剧和自己,他特意请人编了一本《梅兰芳歌曲谱》带到美国,仅印了1050册,被销售一空。这本《梅兰芳歌曲谱》介绍了梅兰芳的18部经典曲目,是国乐大师刘天华所编。近日,我市红色文化博物馆馆长赵玉刚偶然收藏到一册。
85年前《梅兰芳歌曲谱》
3月23日上午,记者在赵玉刚的红色文化博物馆内,看到了这本《梅兰芳歌曲谱》。书为线装本,两侧封面均为蓝色,分别印有“梅兰芳歌曲谱”的中文和英文。扉页是两行秀气的毛笔字,分别是梅兰芳歌曲谱和浣华,落款还有两枚印章。
赵玉刚介绍,几天前,他在外地一个搞收藏的朋友家里,看到了这本《梅兰芳歌曲谱》。“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也是泰州人的骄傲。”赵玉刚动了心。
“扉页的题字是梅兰芳手书。”赵玉刚说,书里是中英文对照的曲谱,介绍了梅兰芳的18部经典曲目,分别是《天女散花》、《霸王别姬》、《千金一笑》、《廉锦枫》、《洛神》、《红线盗盒》、《嫦娥奔月》、《西施》、《御碑亭》、《贵妃醉酒》、《上元夫人》、《木兰从军》、《麻姑拜寿》、《金山寺》、《思凡》、《佳期》、《游园》和《刺虎》。
通过简介,赵玉刚了解到,这本书印于1930年,仅发行了1050本。“目前存世量应该很少了。”赵玉刚最终以不菲的价格买下了这本书。
“这是我收藏的第一件梅兰芳藏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赵玉刚说,书里不但有梅兰芳的照片,还有刘天华教授、齐如山教授、杨筱莲女士、周君宜女士、曹安和女士、汪颐年女士以及笛师马宝明先生和琴师徐兰沅先生的照片。其中前五十册用成化宣纸印刷,精帧加套并列有号码。其中第一号售价500银元,第二号至第五十号售价100银元。
国乐大师呕心沥血之作
赵玉刚研究后发现,这本《梅兰芳歌曲谱》是国乐大师刘天华所编。刘天华潜心研究中西音乐理论,积极投身于国乐改进的相关音乐活动和创作中,是我国一代“中西兼善,理艺并长,而又通会其间的国乐大师”。他在戏曲音乐方面的贡献,就是这本极具理论价值的《梅兰芳歌曲谱》。
据了解,1930年初,梅兰芳应邀赴美演出,为了使外国听众对我国这种陌生的京剧有谱可循,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向世界宣传我国民族文化中的这一瑰宝,梅兰芳等人再三思忖,觉得如能把演出的戏曲唱腔谱成世界通行的五线谱就好了。主意既定,大家一致公认此事非通晓中西音乐修养深厚的“国乐大师”刘天华不能胜任。当时是梅兰芳的笔杆子京剧理论家齐如山来找刘天华的,刘天华感到这件事意义重大,又可借此机会推广他一贯倡导的科学的记谱法,于是就放下了自己课余繁重的学习计划,欣然承担了下来。
听写记谱的过程是异常艰巨繁难的。当时由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和笛师马宝明两位先生先把梅兰芳所演各戏唱腔谱出个工尺谱的初稿,刘天华据此再译成五线谱的初稿。那时还没有录音设备,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听徐拉京胡、马吹笛子,刘天华按谱反复细心揣摩,发觉工尺谱中有许多差错和遗漏的地方,再一点一点听写修改补充。改得差不多了,刘天华再用小提琴按改过的五线谱拉奏几遍,让徐、马二位反复听听,有时齐如山亦来听刘天华拉奏,如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再改。改完了再请梅兰芳把各戏唱腔清唱几遍,刘天华再按唱腔逐一推敲修改。后来,刘天华按谱拉小提琴给梅兰芳和徐、马、齐几位先生细听,再征求大家的意见,又改了不知多少遍,最后才算定稿,并命名为《梅兰芳歌曲谱》。
这部大功告成的《曲谱》亦用国际通用的五线谱与刘天华改革的新式工尺谱两种谱式记写,然后由刘天华在北平大学音乐系的学生汪颐年书写五线谱,另三位学生曹安和、周君宜和杨筱莲帮忙校对。
中国京剧首次赴美演出
为了压缩演出成本,梅兰芳赴美时将演员控制在6人、乐队8人,最终演出团队仅21人。为此管衣箱的也要跑龙套,唱旦角的也要扮老生。为了缩短与美国观众的距离,梅兰芳还携带了亲笔所画的折扇,以及笔墨、刺绣等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纪念品。
1929年12月下旬,梅兰芳一行从上海搭“加拿大皇后号”轮船赴美,这也是中国京剧首次赴美演出。1930年2月17日,梅兰芳在纽约公开演出。
在此后的半年之中,梅兰芳带队共演出72场,访问了美国西雅图、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和檀香山等城市,与卓别林、范朋克、斯达克•杨、沃佛兰等文化界社交界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所带的1050册《梅兰芳歌曲谱》销售一空。
在纽约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梅兰芳谢幕长达15次,并与上台的观众一一握手。为了表彰梅兰芳介绍东方艺术、联络中美人民感情和沟通世界文化所作出的贡献,美国南加州大学曾授予梅兰芳大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