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出钱冠名,可承担项目,还可独立生产航天器 “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发射,载人登月已有技术支撑 昨天,宁波市科协主办的第57期科普大讲堂相当“高大上”。 主讲人叶培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现担任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顾问,被亲切地称为“嫦娥之父”。他和200多名听众分享“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 “会不会很深奥,听不懂啊?”开讲前,记者和旁边几名同是学文科的女听众都挺担心。 惊喜的是,2个小时的讲座,没有PPT,没有讲稿,古稀之年的叶培建愣是把高精尖的空间技术讲得深入浅出。一众文科生不仅听懂了,还听得津津有味。 通讯员 邵莹 记者 王颖 探月故事 嫦娥一号 花费相当于 北京修两公里地铁的钱 “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迈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很多人都好奇,航天技术是不是很“烧钱”。 “说出来大家可能会意外。‘嫦娥一号’项目用了14亿,相当于北京修两公里地铁。当时,财政部门给了20亿,剩下的钱我们做了个备份。结果,嫦娥一号很成功,备份也没浪费,成为二期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地点摄像的先导星。” 更令人意外的是,“嫦娥一号”当时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副总指挥只有31岁。 嫦娥二号 离地一亿公里 2020年左右回到地球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奔月,开始了星际旅行。它先是给月亮拍了一张高清晰的全身照,随后,又在太阳拉格朗日L2点观测太阳,并给小行星“战神”拍了首张高清照。 现在,“嫦娥二号”身体状况如何?叶培建透露,尽管“嫦娥二号”在太空已经旅行4年多了,但它身体状况一直良好,携带的能源很充足。 叶培建曾给“嫦娥二号”打出120分的高分。昨天,他告诉现场听众,嫦娥二号现在离地一亿公里左右。2020年左右会回到地球附近。目前,还没有收到它发回来的信号。 嫦娥三号 “玉兔”受伤可能治不好 目前还能被唤醒 嫦娥二号在太空中并不孤单,还有它的姐妹“嫦娥三号”陪伴,嫦娥三号携月球车“玉兔”于2013年12月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后来出现了一些故障。现在,玉兔怎么样了呢? “去年出故障的时候,玉兔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使命。我们推测,可能是一根导线被小石头伤到了,导致电池电压从原来的5伏降到了4.5伏以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不能恢复。” “玉兔”已经远超出了设计寿命,现在还能被按时唤醒,只是不能走路。 嫦娥四号 落月位置难度更大 发射时间不会太早 很多人可能会问嫦娥家族中,怎么没听到四号的消息呢?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就像“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一样。最初,“嫦娥一号”如果没有完成绕月的任务,“嫦娥二号”将去执行,后来,“嫦娥一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最终撞向月球,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嫦娥二号”改变了最初的任务,改为深空游。现在,“嫦娥三号”完成了落月后再动起来的任务,这给“嫦娥四号”的去向,带来了难题。 “三号非常成功,四号不能做三号做过的事。每一次,都不能浪费,都应该是创新,是超越。四号落在月亮上,要比现在落的地方难度更大,获得更多成果。”叶培建说,因此四号的发射时间不会太早。 嫦娥五号 计划2017年海南发射 “弹跳”着回来 嫦娥五号什么时候飞天呢? “计划2017年在海南文昌发射,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发射基地。” 和“前辈”比,嫦娥五号是我国全新的探测器,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返回器四部分组成。质量很重,要用新的发射场,还要用新研制的长征五号发射。 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返回器将绕过月球返回地球。叶培建现场透露,嫦娥五号的返回会有一个很大的创新,相当于弹跳式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