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3-11 21:5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本帖最后由 悟真 于 2015-7-28 16:38 编辑
7月27日无锡市发生一起电梯卡人身亡的悲剧,一女子因抄近路穿过货梯时,被上升的电梯卡在楼板间不幸身亡。
7月27日下午15时14分,无锡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新区硕放镇娄金路38号一家公司里有人被卡于电梯内需要救援。接到报警后,吴都路中队和梅村专职队共派出2辆消防车12名官兵赶往现场前往救援。消防官兵在赶赴事故现场的途中联系报警人得知,该名被困者身体被卡于电梯内,有生命危险。
15时30分左右,梅村专职队和吴都路消防中队先后到达现场。消防官兵在到场后迅速对被困者展开施救。营救过程中消防队员发现被困者脸上已经呈现紫色,已经无生命体征。随后,相关工作人员对该升降梯进行操作,该名女子被卡住的位置空间缓缓打开。消防人员配合将已经死亡的女子抬出。
据了解,死者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事发前,这名女子想要去二楼一个房间拿东西,楼梯离得有点远,升降货梯离得近,就想坐货梯过去。不过电梯旁边有个小门,中间有一条缝,跨过去就行。本以为电梯运行较慢能够安全跨过。可没想到,女子在跨过缝隙时脚底踩空,此时升降梯仍然处于上升状态,导致这名女子被卡于楼板之间,最终身亡。
分析 升降电梯最怕的是“野蛮使用”
南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锡城市区共有升降梯近3万部,全市每年一次的电梯定期检验显示绝大部分的客梯运行情况还是良好的,故障集中表现为突然停运、运行过程中的非正常抖动以及电梯门卡阻三个方面。导致这些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乘梯者使用过程中的暴力不当行为,另一方面则是维护保养不及时,“装修阶段的野蛮使用,加上日常乘坐电梯的不文明行为,是造成电梯功能故障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升降梯层门上会有一些保护开关、门帘锁开关等,一旦有装修垃圾,例如黄沙颗粒、木屑等卡进这些小开关,电梯就会启动自我保护功能,出现停运、非正常抖动、电梯门卡阻等故障。对此,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装修阶段用电梯运输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垃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打包材料,防止类似黄沙等材料的细小颗粒洒落电梯井。同时,装修过程中还要避免水管爆裂等漏水情况,电梯井进水之后,电梯会出现故障。同时,市民在日常使用升降梯过程中也要防止杂物掉落。工作人员表示,通常情况下,钥匙等掉落的小物件如果挂在门球上,那的确不会给电梯带来严重影响,但掉落的位置如果不巧,就会卡阻电梯运行,因此市民遇到类似问题要及时向物业或者电梯保养的相关部门反应,不能置之不理。
在非装修阶段,市民也应当避免暴力乘梯行为。“等电梯不耐烦、无聊时候,或者是被困在电梯里没有人救援的时候,市民会踹梯门发泄情绪。”工作人员说,“其实这只能催生或者加重故障,不会有任何帮助。”据介绍,如果在乘坐电梯时踹、撞层门,那么可能出现运行过程中层门突开的情况,乘坐者极有可能跌入电梯井而丧命,相当危险。
此外,针对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的故障,工作人员也提醒维保部门,电梯的维保应按国家标准每15天保养一次。每月第二次属于月保养,每季度须检查一次,每半年也须检查一次,每一年还须检查一次。这些维护不可缺少,市民可以通过保养单来确认电梯是否及时得到维保。“特别是黄梅天以及夏季高温的时候,电梯井如果进了脏水、或者机房的温度过高,都有可能带来运行的故障。”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要特别注意监督。”
电梯不是越老越不中用 经常维修保养是关键
在人们的观念中,许多电梯问题是因电梯老旧、年久失修。但是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专家却给出明确意见:电梯并非越老越不中用,电梯的寿命比汽车寿命要长许多,因此电梯没有强制的报废制度。相反,一些老电梯用料扎实、钢轨粗、质量好。在无锡,就有这样一台“岁数最大的电梯”,它属于国棉一厂,1937年生产出厂,1991年拆除,拆除原因也是因为建筑本身拆除,电梯本身并没有坏,而且在检测中还发现,该电梯设备完好使用正常。
专家还指出,其实维修保养才是保证电梯使用正常的关键。按照规定,维保单位按照合同,受物业公司的委托对电梯进行15天一次的维保。包括三角区、防御部件、保护装置等28项,同时还分为季度、半年、年度等不同检测项目。
被“困”升降梯如何自救?
少讲话、报警讲清楚梯内人数
升降电梯发生故障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困”住人,记者也曾亲历,当电梯突然停住的瞬间,强烈的震动很是惊悚。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工作人员建议市民,此时应立即扶住梯内扶杆,或靠紧墙面,然后向按求救按钮。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基本需要10分钟,市民在这段等待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建议减少讲话,虽然升降台内并不是一个密闭空间,但是太多的交流还是会令人感觉到眩晕。等到救援人员抵达现场以后,被困者只需遵循指示耐心等待就可以。通常情况下10分钟内电梯门就能够打开,被困在电梯里的时间基本就是20分钟,所以建议被困者不要过分担心,保持冷静安静。此外,在电梯被拉动的过程中,因为电梯是一点点被拉动的,因此每拉动一下都有上下晃动的感觉,被困者一定要避开电梯门的位置,防止电梯门突然打开。
工作人员还提醒市民,最重要的是向报警中心正确反馈电梯内的人数,“当电梯卡在两层楼之间时,是根据电梯内的人数多少决定将电梯拉上一层还是放下一层。”工作人员还介绍,被困电梯后一定不能够用手扒门,“电梯往往是卡在两个楼层之间,盲目扒开电梯门极有可能直接掉入电梯井。”
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如果不放心电梯内的报警设备,可以直接手机拨打110报警,“目前锡城绝大部分的电梯内都有网络信号”。
观察 市民乘扶梯很“随意”
记者观察发现,市民在上自动扶梯时对安全风险并不在意。几个人同行的,喜欢两两横排站着,或是面对面靠在左右扶手上,以便于边走边聊;独自来的,有些靠左站,有些靠右站,背斜靠着一边扶手,有的甚至直接站着很投入地玩手机。大部分带着孩子的父母是牵着孩子乘坐扶梯,但有些孩子不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在崇安寺地下商场的扶梯口,两个6岁左右的孩子乘扶梯下行时,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下来,母亲在后面也没有阻拦。在一些超市的人行电梯上,还有小孩子倒着跑下去的情况。
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半数不知自动扶梯上装有紧急暂停按钮,而知晓紧急按钮的多是年轻人,中老年人比例较少。其中还有5位市民知道有紧急按钮,但不清楚具体位置。市民谈及一旦发生类似事故自己的反应,大多是“大声呼救”、“赶快跑下去”。
黄色梳齿板——踩这里容易被“咬住”
在每级梯级的前端和后端都涂有一条黄线。许多人只知道这警示线是在提醒大家防止踩错台阶。其实,黄色油漆涂刷的部分有个很关键的结构件,叫梳齿板,负责上下两个梯级的啮合。正如其名,梳齿板一侧就像牙齿一样,有凸起有凹槽。
国家对梳齿板齿与齿的间隙有明确规定,要求间隔在1.5毫米左右。当梳齿板完好无损时,这个间隙是很安全的,但是如果使用时间增长,梳齿板掉齿,就好像嘴里掉了一颗牙齿,牙槽间隔变大,更容易卡住食物。因此,当小孩的脚趾刚好踩到齿间缺口,被“咬”入扶梯的危险性也随之提高。
围裙板和梯级间隙——最危险的地方
扶梯运行时,梯级向上或向下运动,防止人掉出去的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做围裙板,从直观上看,就是有许多毛毛的地方。国家明确规定:左右两边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之和加起来不得超过7毫米。自动扶梯刚出厂时,这个间隙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但自动扶梯运行一定时间后就会遭磨损,出现变形。此时围裙板与梯级间的间隙就有可能变大,若靠近边缘部位,容易把鞋蹭到围裙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鞋子就很有可能被卷到这条缝隙里。梯级与地面接合处同样危险,孩子的鞋底就有可能被卷进缝隙里夹伤甚至夹断脚趾。
乘坐扶梯须站在安全线内
扶梯梯级踏板边缘一般都设有黄色安全警示边框。乘客踏入扶梯时,一定要站在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切勿踩在两个梯级的交界处,并要扶住扶手,这是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另外,人们往往基于礼貌,会站在电动扶梯的右侧,留出左侧给人通行。事实上,这仅仅是一种公共礼仪的表现,并不科学。因为,电动扶梯的台阶并不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设计,在电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专家还提醒,一般扶梯的设计承重量为每0.6平方米一人,一级电动扶梯台阶上的最大承载量为两个人。乘客如果看见扶梯上人过多,应尽量走楼梯。
长裙也可能成为挂拽凶手
除了抓牢扶手、双脚远离梯级边缘、站在安全黄线内之外,专家还特别提醒:在乘坐电梯时,一定要注意包里、口袋里的细小尖锐物品,以防掉落在扶梯上造成事故。
在搭乘扶梯前,还要留意鞋带是否松散。夏季来临,爱美女性还要注意自己拖曳的长裙,防止被梯级边缘、梳齿板、围裙板等挂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不要穿鞋底太软的鞋,鞋底太软容易被梳齿板钩住而卷入缝隙。若发现扶手带与梯级运行不同步时,要注意随时调整手的位置。
让扶手成为“救命手”
2011年,在北京地铁4号线自动扶梯上曾发生多名乘客滚落踩踏惨剧,一名女乘客由于当时牢牢抓住扶手、双脚曲起,没有被滚下的人群带到而跌倒,因此逃过一劫仅受轻伤。
专家表示,“这就是扶手成为‘救命手’的原因。”既保证自己不跌倒,也防止了将别人带倒。
紧急停止按钮可救命
专家表示,每台扶梯的上、下部都各有一个紧急停止按钮。一旦扶梯上有乘客跌倒,离扶梯“紧急停止按钮”最近的乘客可立即按压该按钮,扶梯就会在缓慢运行后自动停下,这能有效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在非紧急情况下,千万不要误按该按钮,或者觉得好奇而按压,否则突然停机也容易造成乘客摔倒、翻落或是踩踏。
要保护好后颈、太阳穴
若在扶梯上跌倒,遇险乘客一定要保护好后颈,具体做法是: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因为滑倒或从高处跌落时,如果颈部受到强烈的撞击,是很危险的。不慎倒地时,应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无锡市二院急救科医生曹赋韬表示,乘客乘电梯受伤情况主要分为三种,摔伤、挤压伤、踩踏伤。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可以充分利用手边的物品来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骨折伤,可以用毛巾或者杂志等充当固定板;对于外出血的人,可以用皮带等系在靠近心脏的位置,减少出血,为抢救争取时间。但他也强调,没有经过急救训练的人,最好不要轻易施救,请等待急救人员。
|
【免责声明】:泰兴生活网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微信3119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