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为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连日来,泰兴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坚持以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降低、有提高”为目标,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和就业促进月活动,通过搭建洽谈平台、拓宽见习渠道、引领支持创业、开展就业援助四大平台,精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
搭建平台 力促就业创业
日前,市人社局赴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向两所院校负责人介绍了我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点及人才需求等情况,并与两所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为今后我市人才招聘以及校地技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该局还与两所院校的泰州籍大学生分别举行了联谊活动,进行了就业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指导,针对大学生们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困惑,现场一一解答,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像这样组织企业去院校举办联谊及校园招聘活动已有20余次,并建立了校园人才服务工作站。
见习基地 拓宽就业新渠道
“很多招聘企业都要求有实际经验,我们刚出校门,投递简历多会被拒。通过到企业中见习,我们有了实践经验,一旦符合企业要求就能直接上岗。”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陈静告诉记者,她所学专业是药品经营与管理,毕业前进入济川药业集团,走上见习岗位。
为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上半年,我市9家见习基地共安排见习人员196名,并新增泰兴一建、扬子鑫福造船、兆胜空调等7家单位。
“见习基地既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渠道,也给我们用人单位带来机会。”济川药业集团董事长曹龙祥介绍:“今年,我们已通过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招收数十名见习生,我们将根据见习期的工作表现,决定是否与其签订用工合同,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拓宽见习渠道,我市还将进一步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向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和技术、管理岗位倾斜,开发更多就业见习岗位,建立更多标准化的大学生见习基地。政策扶持引导创业创新吴岳是张桥镇吴榨村人,从学校毕业后他就在杭州从事服装批发生意。去年底回乡探亲时,村干部邀请他返乡创业,并告知市里的创业优惠政策,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随即流转村里50亩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创业初期,吴岳就参加了人社部门的创业培训,一些技术难题得到解决。
不光是给创业青年指导,市人社部门还积极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让更多想创业的人通过孵化基地创业。张正是“壹能时空”众创空间的创始人,他长期从事企划咨询,担任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和管理顾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他结合自身优势,筹建我市首家“众创空间”,以创客书坊、创客咖啡为载体,定期举办投资说明会、创业创意PK赛、创业大讲堂等活动。
近年来,我市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推出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业。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自主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信息公布、人才服务、技术支持、融资服务、市场开拓、项目推介等服务;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经营6个月以上、能带动其他劳动者就业且正常申报纳税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自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并照章纳税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每吸纳1名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分别给予企业和毕业生3000元、1000元补贴。
就业援助 让机会人人均等
“去年毕业前夕,我因车祸导致左臂伤残,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在家休养半年,镇人社所得知后,专门到我家来了解情况,并推荐我参加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后来我成功被凤鸣化学科技公司录用,每月可拿到2000多元工资。”日前,家住黄桥镇的小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我市开展的就业援助。
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就业援助驿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充分发挥就业援助功能,市人社局对登记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积极帮扶,重点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促进自主创业开网店;着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员、民政、卫生、司法等基层公益性岗位定向招考,就地就近安置毕业生就业。同时,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还依托基层服务平台,充分发挥“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效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让就业机会人人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