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词被演绎成歌词传唱于世,听着听着,让人平添几分苍凉几分萧瑟之感。 自古以来,关于明月,诗人、词人有太多吟诵。杜甫的那首《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更是道尽了战争年代皓皓明月下的思亲之苦。 月朗星稀、嫦娥奔月、月影婆娑,本来是多么美好,多么诗情画意的一件事。然而诗人笔下总是带了那么多的离愁别绪、家仇国恨。这就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更添了几许愁绪。 那年中秋前夕,我最要好的小姐妹的父亲阖然病逝,从此一直在外求学、工作的她,心里的那轮明月,再也不曾有如故乡的那么明亮过。在她的心里,父亲殷殷的嘱咐、父亲在她每年生日亲手做的小鸡拌面条、父亲在时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是她心底从来不曾消失的那轮明月。 那年中秋不久,我那操心操劳一辈子的母亲遽然离世,从此,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回故土工作,我心里的那轮明月,再也不曾有如母亲安在时那么皎洁过。在我的心里,母亲翘首倚门的惦念、母亲为我纳的千层底、母亲给我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道理,是我心底从来不曾忘却的那轮明月。 月是故乡明。说的岂止是故乡的月亮最明,更该是最亲最爱的亲人照在心灵上的那份光芒,一直一直,在心底烨烨生辉。 月是故乡明。在这样一个和平盛世,世界人民都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该平地波澜起,不该让战争的阴影布满人们的心灵,不该让妻离子散、生死两茫茫的悲剧再度上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让那轮明月永照你我心底,让他乡如故乡,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岁月成为永远的历史,不再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