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政府监管机构开始对国有大型无线运营商提出缩减营销支出60亿美元的要求。据投资银行瑞银集团(UBS)分析师米卢诺维奇称,负责监管国家大型国有公司的国务院国资委已经要求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将营销费用大幅消减20%。 目前,我们还无法确认此事的准确性,但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监管部门做出这个举动的原因是什么,又将对产业链造成何种影响?电信业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国资委的监管方式如何才能与时俱进? 目的 作为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国资委的目的很纯粹,那就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电信业做得一直不错,目前已经能够实现超过12000亿元的行业收入,增幅跑赢GDP。在盈利能力方面,除了中国移动从去年开始放缓之外,也都保持了不错的势头。但在今明两年,将可能出现增速的大幅放缓。 首先,大规模的网络建设拖累了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在“宽带中国”的大环境下,三大运营商都面临着移动和固网双线作战的压力,对于联通和电信压力更大,庞大的网络投资直接拖累的盈利能力。 其次,大规模的市场营销降低了运营商的盈利能力:从目前三家运营商公布的情况来看,资费是在快速下降,特别是单位比特的收益下滑太快,加剧了增量不增收的剪刀差难题。 第三,虽然受到了全行业的反对,但电信行业还是光荣入选了“营改增”的试点,这将对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产生较大影响,很大一块市场营销费用难以折抵,将极大影响短期收益能力。 第四,这届政府将民生工作摆到了更高的位置,这就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很大一笔资金来源就是提升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包括移动和电信在内已经将应交利润收取比例提升到20%。 国资委此举,是通过行政干预的直接手段,迫使三大电信运营商大规模缩减成本开支,在一个相对疲软的行业大趋势下,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过,这是一种典型的“官本位”思想。 影响 国资委赤裸裸的行政干预,将会对市场产生多重影响。 首先,阻碍了4G进程,从3G向4G的演进既是投资驱动,也是技术和市场驱动。而在4G部署初期,大规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活动是不可避免的,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对于运营商和用户都不是好事情。 既然我国政府已经完全放开了电信行业市场的价格管制,就不应该再插手这件事情。作为三家巨无霸的上市公司,运营商在市场宣传与营销方面,肯定会量力而行,政府不应该过于操心。 在4G初期,终端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虽然现在4G终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已经没有问题。但要在短期内实现千元4G手机的普及,运营商的大规模补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对终端产业市场格局产生较大震动。在运营商的市场营销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钱是用于终端补贴的,按照之前业界所传出的信息,在完成“营改增”之后,运营商将被迫大幅削减终端补贴,这对于非常依赖于运营商渠道的部分终端品牌而言不是好事情,对于中高端市场品牌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国资委对于运营商的监管方式非常传统,这已经完成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像是邬贺铨先生所说的,“百度收购91无线,花了才19亿美元,三大运营商都出得起这个钱。但别说19亿,就是1.9亿,运营商也不敢这么干。” 中国移动曾经参股了一家颇有盈利能力的银行企业,但监管部门还是颇有微词。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这波机遇中,国资委不能再这样管理运营商。”邬贺铨的话还在耳边,国资委却已经更进一步直接越俎代庖。
|